第48章 感悟辉煌 铭记传承(1/2)
“石窟辉煌惊世目,文明璀璨映心湖。传承岂惧征途远,共绘华章向坦途。”当落日的余晖将阿旃陀石窟的崖壁染成橙红色,李承乾一行缓缓走出洞窟,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透着深深的震撼与思索。山风轻轻拂过,带着河谷里娑罗树的芬芳,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那些工匠与画师的故事。
李承乾身着月白锦袍,外罩的浅灰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站在石窟前的空地上,望着那二十九座如蜂巢般镶嵌在崖壁上的洞窟,心中五味杂陈。“如此辉煌的艺术,不该被岁月的尘埃掩埋,”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目光扫过身旁的众人,“大唐与天竺,应携手将这份瑰宝传承下去。”
郭正一身着藏青长衫,神色凝重地点点头:“陛下所言极是。阿旃陀的壁画与雕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笔每一凿,都蕴含着跨越国界的美。”他轻抚着腰间的玉佩,仿佛从那温润的触感中汲取力量,“臣愿倾尽所能,让长安的学子们也领略到这份震撼。”
李敬玄合上手中的画板,上面是他精心临摹的阿旃陀壁画。“回去后,臣要将这些画作整理成册,在国子监开堂讲学,”他眼中闪烁着光芒,“让大唐的画师们学习借鉴,将这份艺术的火种,在中原大地播撒。”说着,他小心地将画板收入行囊,动作轻柔,仿佛那不是画,而是承载着文明的珍宝。
王玄策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双手抱臂:“陛下,这石窟见证了无数文明的交融。臣以为,可在长安与天竺之间,开辟更多的文化交流之路,让更多的学者、画师往来,共同守护这份辉煌。”他的眼神望向远方,似乎已经看到了来来往往的文化使者,带着各自的智慧与技艺,在这条交流之路上穿梭。
李承乾微微点头,目光再次投向洞窟:“这石窟就像一本打开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文明的对话。我们不仅要铭记,更要让后人懂得,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交融,才能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他的思绪飘远,想象着未来大唐的宫殿里,也能融入阿旃陀艺术的元素,而天竺的寺庙中,也能看到大唐画师留下的痕迹。
此时,守窟的老僧手持一串佛珠,缓缓走来。他的身影在夕阳下被拉长,脸上带着祥和的微笑:“远方的客人,阿旃陀的佛光照亮了你们的眼睛,也希望能照亮你们的心灵。”他的梵语经王玄策翻译后,李承乾等人纷纷合十行礼。
“大师,您在此守护石窟多年,定有许多心得。”李承乾恭敬地说道。
老僧微微仰头,望向洞窟:“这些壁画与雕刻,是无数先辈心血的结晶。它们能流传至今,靠的是一代又一代守窟人的坚守。”他轻轻抚摸着身旁的石壁,眼神中满是眷恋,“就像守护自己的孩子,容不得半点闪失。”
李承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大师,大唐也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也在用心守护。日后,希望能与天竺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守护的经验。”
老僧微笑着点头:“善哉,善哉。不同的文明,如同天上的繁星,只有相互辉映,才能照亮世界。”
告别老僧,众人踏上了继续前行的道路。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李承乾骑在马上,回首望着阿旃陀石窟渐渐远去的轮廓,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让这份辉煌的艺术,在大唐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郭正一策马来到李承乾身旁:“陛下,此次所见所闻,让臣深感文化传承之重。回去后,臣想建议在长安设立专门的机构,研究西域文化,培养更多懂得欣赏与传承的人才。”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想法甚好。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人。我们要让大唐的子孙后代,都能领略到阿旃陀这样的艺术瑰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