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鸡行》杜甫(1/2)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诗歌赏析
-生活场景开篇:诗的前两句“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描绘了家中小奴捆绑鸡准备去集市售卖,鸡因被绑而急得喧叫挣扎的日常场景,生动且具有画面感,为后文引发思考做铺垫。
-矛盾思考展开:“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家人讨厌鸡啄食虫蚁,所以要卖掉鸡,却没考虑鸡卖后会被烹杀。诗人由此思考,对于人来说,虫和鸡到底谁轻谁重,这一思考体现出生活中的矛盾与无奈。
-哲理感悟升华:“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诗人意识到鸡吃虫、人吃鸡这种得失循环没有尽头,于是倚靠着山阁,将目光投向寒江,以开阔之景收束,在无奈中获得一种超脱,蕴含着对生活中诸多类似矛盾的深刻洞察与豁达态度。
艺术特色
以小见大:从家庭琐事缚鸡卖鸡写起,由鸡虫的微小得失,拓展到对世间普遍存在的矛盾与循环的思考,揭示深刻哲理,使诗歌具有深厚内涵。
情感质朴真实:以家常口吻叙事抒情,如对家人厌鸡食虫蚁、鸡卖将遭烹的描述,自然真实,让读者能切实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索与感慨。
结尾意境深远:“注目寒江倚山阁”一句,诗人将目光从鸡虫得失转移到寒江山水,以景结情,营造出开阔悠远的意境,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余味无穷。
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家中缚鸡欲卖这一小事,以小见大,展现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与得失问题。诗人从对鸡虫命运的思考,上升到对世间万物复杂关系的哲理性认识,表达出对生活中无奈与矛盾的超脱,体现了杜甫在历经磨难后的豁达心境以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