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三河魂还是三河铁(2/2)
这种威胁,对于久经政坛的老狐狸来说或许幼稚,但对付正真这样心思相对单纯、又心怀巨大恐惧的技术工人,却刚刚好。
正真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瘫软在地,涕泪横流,终于吐露了实情:“呜…在下…在下在年少时,尚未正式学习锻造刀剑之前,其实是跟着家父做普通铁匠的…所以…所以懂得一些寻找小型铁矿脉和辨识砂铁的土法子…三河国北部,靠近山区的那片被称为奥三河的地方,地表之下,的确…确实零散分布着一些小型铁矿…并不容易发现…而且,丰川和矢引川的下游,在某些特定的河段,因为水流的冲刷和沉积作用,河滩泥沙中也会混杂着一些品质相当不错的铁英砂……”
他断断续续地交代着,如同竹筒倒豆子:“只要…只要能够准确定位那些小铁矿的露头,或者找到那些沉积了铁英砂的特定河段…就能…就能稳定地获取一定数量的上好铁料…这…这才是一个刀剑流派能够立足、发展乃至发扬光大的根本啊!在下…在下当年选择三河,就是因为偶然发现了这里的这个秘密…绝非有意要与松平家为敌啊!大人明鉴!”
日本列岛地质活动频繁,缺乏支撑工业时代发展的大型富铁矿,但在农业时代,若暂时牺牲一部分农具、铁锅等民用需求,集中资源,其零散的铁矿和优质的砂铁,确实足以打造出相当数量的精良刀剑、枪矛,乃至如今开始崭露头角的铁炮。
其典型表现之一,便是除了战国这等乱世,日本从上层的脱产武士,到下层的自卫村民,都能拿出像样的刀剑。另一个佐证便是对明国的大量刀剑出口——仅官方勘合贸易记录就有二十多万把,考虑到猖獗的走私,实际数量更为惊人。在明日贸易的蜜月期(明朝永乐至成化,日本室町幕府足利义满至义教时期),甚至能供应相当一部分明军中下层军官的佩刀,形成了后世看来有些难以理解的“日械明军”现象。
之前今川义真从波多海吉那里了解到,刀剑曾是日明贸易中的重要出口商品后,便动了在三河经营相关产业的念头。恰好三河本地就有规模不小、技艺精湛的村正流刀剑铸造业,再结合日本是个贫铁国的常识——他随便一想便知,三河国境内,必然存在着相对于日本其他地区而言,更为富集或易于获取的铁矿资源!
原本的历史线上,在德川老乌龟整合关东八州,坐拥四百万石庞大领地之前,支撑起他早期艰难创业的,难道真的只是虚无缥缈的“三河魂?还是说,其实是那默默支撑着三河武士装备质量的——“三河铁”?
世界终归是物质的。甲斐的武田家武士,因为作战时常食消化缓慢的荞麦面片,体能比起吃快碳的关东、越后武士持久,才有了其“风林火山”战术的坚韧基础;而三河武士,普遍装备由本地相对其他地方优质铁矿锻造的、更坚韧锋利、更耐冲击的武器和护具,那么在惨烈的合战中,自然能比骏远、浓尾乃至近江的武士坚持得更久……
而现在,庆幸这些优质的资源,正逐渐“文明”——或者说本书的“路灯挂件”——所洞察和掌握。
至于这些关键矿脉和富集点的具体位置,别人或许不清楚,但作为在三河经营多年、依靠本地资源发展壮大的村正流当主文殊正真,绝对心知肚明!这正是今川义真让竹千代去“请”他的根本原因。而他之前那般害怕,不过是“妖刀村正克松平”这个传言带来的意外插曲罢了。
真相大白,今川义真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再次起身,走到瘫软在地的正真面前,亲手将他扶起,语气变得温和而充满诱惑力:
“正真大师,你看,话说开了就好。在下忝为三河守,家父亦是兼任三河守护。只要大师您愿意答应我们的一些条件,我今川义真不仅可以保证您绝不会被过去的无稽传言所牵连,还能让您和您的文殊村正流,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正真抬起头,带着劫后余生的茫然和一丝期待:“不…不知是什么条件?”
“很简单!”今川义真目光灼灼,“我们今川家,打算在三河境内,营建大规模、标准化的刀剑、枪矛乃至铁炮部件的手工工场!我们希望,能够延请大师您,以及您麾下所有徒子徒孙,加入我们这个宏伟的计划!”
他张开手臂,描绘着蓝图:“加入之后,我今川家将给予大师您,以及您的弟子们最优厚的待遇,固定的俸禄,充足的原料,最好的工作环境!你们无需再为生计和销路发愁,可以心无旁骛地钻研技艺,锻造神兵利器!而作为交换……”
今川义真微微俯身,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大师您所知晓的,关于三河境内所有小型铁矿位置、优质铁英砂沉积点的秘密,还请不要吝惜,全部贡献出来!这将是我们合作的基础,也是大师您展现诚意的机会。”
正真看着今川义真那看似温和,实则不容拒绝的笑容,咽了口唾沫,涩声问道:“在…在下…有权利拒绝吗?”
今川义真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他拍了拍正真的肩膀,用一种近乎调侃却又带着绝对自信的语气说道:
“您当然有权利——提出一个更高的待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