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李世民要亲征(1/2)
治理好西域,才能逐步的改变他们的风俗习惯,学汉语,学汉字,只需要两代人,以后这里就会忘了曾经的小国,成为中原固有的土地,不存在多少排外的情感。
这是一个好时代,可以手段强硬的执行,把不稳定的人全部弄走,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这才是最快最稳妥的办法。
……………
两仪殿的鎏金铜灯燃着上好的蜜蜡,灯油顺着灯柱缓缓滴落,在金砖地面上积成细小的蜡珠。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处的盘龙纹。
殿内十余人皆是大唐最高层,三省六部主官与太子李承乾分列两侧,气氛肃穆得能听见烛火“滋滋”的燃烧声。李世民抬眼扫过众人,忽然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朕要御驾亲征高句丽,诸位爱卿,即刻着手准备。”
话音落下,殿内顿时安静下来。铜灯的光晕里,众人的神色各不相同——房玄龄、李靖等老臣面色平静,似早有预料;而魏征、王圭等人则面露急色,几乎是立刻就要上前劝谏。
“陛下!不可!”魏征第一个出列,捧着朝笏躬身疾呼,花白的胡须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您是万金之躯,乃大唐的根本!高句丽不过是辽东一隅之地,何需陛下亲赴险地?遣两员上将出征,足以平定!”
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字字恳切。旁边的王圭也连忙附和:“魏公所言极是!高句丽不过一小国,却远不如西突厥强盛,若陛下亲征,长安空虚,恐生变数啊!”
萧禹也上前一步,语气凝重:“陛下,臣听闻高句丽多山地,冬季严寒,大军深入恐受天候所困。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皆因天时地利不济而败,陛下不可不鉴!”
三位老臣接连劝谏,句句都点在要害上。李承乾虽年少,也知道御驾亲征的风险,跟着小声说道:“父皇,儿臣愿在长安监国,但是您派卫国公或英国公出征,定能大胜而归,又何必亲身犯险。”
李世民静静听着,没有立刻反驳。他手指敲击椅子护手,目光落在“高句丽筑长城于辽水之东,调兵十万驻守。”忽然看向长孙无忌:“辅机,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一直沉默着,此刻听到皇帝发问,躬身答道:“臣以为,魏公等人的担忧并非无稽。但陛下亲征,也有其益处——可鼓舞军心,震慑高句丽,更能让辽西百姓安心。只是……需得做好万全准备,确保长安安稳,大军粮草充足。”
他的话既不反对也不直接支持,却隐隐偏向了“反对”的立场。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转向角落里的李靖。这位白发苍苍的卫国公,自始至终都没说话,只是闭目养神,仿佛殿内的争论与他无关。“药师,你以为如何?”李世民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期待。
李靖缓缓睁开眼,起身走到殿中,声音虽轻却掷地有声:“如今的高句丽,不足为虑。陛下若要亲征,也无不可——只要不孤军深入,粮草跟得上,取胜不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