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第一盗 > 分节阅读 69

分节阅读 69(2/2)

目录

“谢大人,大宋立国之后,北有辽国,南有大瞿越国和大理国,西有吐蕃,灵州夏州的党项人也未曾归附。可以说是四敌环伺。与大理国相邻的有吐蕃和大瞿越国,方才寇大人已经说了,大瞿越国可能会行刺大人,逼迫大理与其联手对抗大宋。但是也有可能是吐蕃想要行刺大人,使得大宋和大瞿越国与大理同时开战,吐蕃就可渔翁得利。”

高启德继续说道:“吐蕃如今虽然内部不定,可是吐蕃国力雄厚,野心勃勃,一直想对外兼并。不过大理国实力不弱,若是单凭吐蕃一国的话,未必就能拿下大理。若是行刺大人,大宋就要和大理开战,此时若是吐蕃提出与大宋结盟,前后夹击大理,想必朝廷是会应允的,到时候攻克大理,两家瓜分大理。吐蕃岂不是白白多了两千里土地”

谢慕华倒抽一口凉气,看来想要自己性命的人还真不少,于是接着问道:“那北方可是指辽国”

“正是,大人。如果从表面上看起来辽国似乎和大理并无冲突。其实不然,太祖皇帝当年提出先南而后北,前后平定诸国。于是才有太宗皇帝可以集中大宋军马与辽国人一战,虽然幽州战败,但是辽国人也知道大宋并不可欺。大宋禁军将士的勇武也远超辽国人的想象。之后在满城,李继隆节度使更是给予辽国人迎头痛击。是以下官以为,辽国人最想看到大宋身陷和南方诸国的战争中,无暇北顾。到时候辽国人就可以养精蓄锐,大举南下”高启德侃侃而谈,分析得入情入理。

谢慕华心如乱麻,这还了得自己一脚踏入大理国,就成了众矢之的,现在还不知道刺客到底是属于何方势力。但是看起来,大瞿越国、吐蕃、大辽甚至是赵普、李崇矩等人都有足够的理由取自己的性命。原本以为来到大理只是走走形式,与段肃顺谈妥借道出兵一事就好,没想到却遇到了这么复杂的局面,实在远超谢慕华的想象

“诸位说的都有道理”谢慕华缓缓的说道,既然局势已经如此纷乱,不如将错就错,看看如何破局才是最为有利。谢慕华想了想接着说道:“现在契丹、吐蕃、大理、大瞿越国都有可能行刺本官。那高杨两家在此事中究竟是唱得是哪一出呢”

寇准说道:“大人,高家是万万不敢行刺大人的,高家的领地紧邻大宋,要是大人出事,大宋一旦对大理开战,首当其冲就是高家。就算善阐侯高诗夏再笨,也不会笨到来招惹大人。此外,杨峰书也不大可能,杨家现在正在休养生息积攒实力,大理现在越是稳定,杨家越得意,况且杨家背靠吐蕃,段氏要是想对杨家用兵,也要考虑吐蕃的立场。大人要是遇刺,吐蕃既可趁乱而起,杨家和高家一样,都是求神拜佛,祈求大人平安无事才好啊”

于子廉微微一笑:“大人,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将计就计,再演一出好戏,迫使大理国不得不借道给大宋”

谢慕华顿时来了精神:“计将何出”

于子廉笑道:“大人,既然这么多人都想要大人的性命。那大人何不自己派人来行刺自己”

高启德和寇准都愣住了:自己行刺自己

于子廉解释道:“现在除了真正的刺客之外,其他人都猜不到是哪方势力想要大人的性命。我们在猜,段肃顺也在猜。况且大理国是段氏的天下,他绝不能让大理国分崩离析或者招来大宋的刀兵。既然如此,大人接连遇刺,造成一种刺客不取了大人的性命就绝不罢手的假象。那段肃顺就一定要送大人离开。高杨两家怕惹火上身,就只能点头同意。如此一来,借道的目的,就达到了”

谢慕华想了想,于子廉的提议的确不错,于是说道:“那就照于编修的意思去做。不过现在本大人还不愿走了南征大军从大理借道,便有杨指挥使带军,前方战事由他一力做主。我倒要留在大理看看,是何方神圣想要我的性命”

寇准正要出言劝阻,却见谢慕华朝他使了个眼色,便闭口不言。

“皇上,大事不好了啊”常睿冬快步跑到皇帝寝宫。

段肃顺心烦意乱,刚刚睡下不久,又被常睿冬吵醒,更是恼怒,于是披衣而起,隔门问道:“何事如此惊慌”

常睿冬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侍卫司禀告说是礼宾馆夜里又遭刺客袭击,所幸谢相公身边亲兵奋勇接战,终于战退刺客。但是有人听见刺客扬言说不取谢相公性命誓不罢休这次跟晚上那次一样,都是一个活口都抓不到。皇上这伙刺客不知道是什么人,实力雄厚,要是谢相公在大理国有什么闪失那可如何是好”

段肃顺一听也紧张起来,昨晚谢慕华遇刺,便吓了他一跳,大理国一向本着守土安民的政策,不与他国征战。可要是大宋的枢密副使死在大理,那可是浑身长嘴都说不清楚了。况且昨晚善阐侯高诗夏进了皇宫陈诉利害,说是谢慕华亲自来到大理城,要是借道的话,高家领地固然是保不住,大理国的基业也很难守全,劝说段肃顺和杨峰书以及高家联合起来,坚决不能让大宋的军队踏上大理国的土地。

段肃顺一时间还没下定决心,可是这厢谢慕华已经接连遇刺了。现在不是段肃顺要如何,而是形势逼着段肃顺不得不借道给谢慕华,赶紧打发谢慕华走人得了。到时候,就算谢慕华死在南征军中,也不关大理国的事了。

想到这儿,段肃顺急忙吩咐常睿冬道:“快去叫杨峰书和高诗夏入宫面圣”

第四十二章以身为饵

“派人前去邕州,告诉许仲宣大人,就说我留在大理城暂时不回去了,南征事宜就按先前商议过的办。等杨延彬指挥使与孙全兴团练使商议之后便立刻分兵而行。记住,从广南进军也好,还是从大理进军也好,都无需等待水路军。若是水路刘大人能赶在陆路之前从花步登陆,便一同进军,否则的话就各打各的,全部给我打到谅山会师。”

“得令”

“五郎,再派一人去见七郎,持我亲笔信件,禁军从高家领地过境之时,严禁扰民,不可与高家起任何冲突,总之一句话,快速通过高家的领地,在大瞿越国边境候着,与孙全兴同时进军。要打大瞿越国一个措手不及。我要让大宋将士的钢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他们才会醒来。”

“得令”

“平仲,你和于编修留在我身边,应付段肃顺。段肃顺应该是巴不得我赶紧离开大理,可是我偏偏不走,如今大理的局势这么纷乱,不为大宋拿到最大的利益,我说什么也不走。通知许仲宣大人,请他用八百里加急禀告朝廷,广派探子,我要掌握吐蕃、辽国的一举一动。情报就直接送到大理城给我”

“是,大人”

“高编修,你立即返程协助杨延彬指挥使,攻打大瞿越国之时,小心戒备。杨将军是帅才,不过年纪还轻,对于大瞿越国也不甚了解,你务必要在一旁多加提点。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