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237章 洞房花烛夜

第237章 洞房花烛夜(1/2)

目录

石、倪两人虽然不是特别善于钻营之辈,但眼下这是顺手的事,可以跟汤宾尹经营好关系,自然也不吝为之。

除了看好汤宾尹能够被重新起复外,他们也很看好江河的未来发展之路。认为江河将来一定能科举高中,并委以重用。

只看江河现在,便已经凭借薪华社与所发行的《薪化月报》,在短短时间内达到了现在的影响与规模,并且还借此为汤宾尹洗白了以前所遭受的污名,轻易影响了徽、宣两地的舆论。

由此便可见得,其未来的发展定然不可限量。

不过就算不可限量,那也终究是未来之事。至少在短时间内,江河的身份、地位及影响力等,还是远不及汤宾尹这位当年的宣党党魁的。哪怕现在汤宾尹已致仕下野,但身份在那里,起复是早晚之事。

尤其现在的污名被平反,重获清名,名声重新在徽州、宣城、江南等地被宣扬开,不断被人提起,起复之日恐怕也不远。

而江河则到底还年轻,眼下的功名又才只个秀才,将来能不能顺利考中举人与进士,还是两可之事。

毕竟许多有名的大才子,尤其是年纪轻轻就早早扬名的那种,往往科考之路都不太顺,多加艰难。比如文徵明,比如徐渭,还有文徵明的曾孙文震孟。

虽然文震孟后来高中状元,但却是在中举人后,连考了十次方才最终得中,为此蹉跎了三十年。

所以哪怕江河真有状元之才,但若是文震孟这样的状元,等到江河中状元时,说不定两人都还未必有活着见到的那一日。

在眼下的大明朝,科举才是做官的正途,也是能否入阁的根本。若不能科举得中,哪怕在民间拥有再大的名声与声望,也都是虚名。就算真能以此做为晋身之阶,在大部分科举出仕的官员眼中,也是幸进之辈,不值一提。

而科考之事,又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故而只以江河眼下的秀才身份,虽然值得两人投资,看好其未来,但在江河未能真正科举高中之前,他们的投资也有限,不会真正花费太大代价。

对比而言,还是汤宾尹更适合他们眼下烧冷灶。而且为江河联名具保,推荐其到南京国子监就读,他们更多也是看在汤宾尹出面说情的面子上做的,是与汤宾尹一起运作,不是单纯为了江河。

江河对这些其实也心知肚明,不过许多话也不必说透,自己心里明白就好。

因为来的宾客不多,再加上又有石万程、倪元珙这两个做官的,以及汤宾尹这个昔日的宣党党魁、文坛大佬,以及还有不少江家的宗族长辈在场,所以也没人劝江河太多酒,没张闹起来。

至于闹洞房的步骤,江河更是直接省了。反正本就不是取正妻,也根本无此必要。

但就算如此,等江河挨个敬完一圈酒后,也是感觉稍有些头重脚轻,略有些醉意了。

虽然南方多数场合是喝黄酒,度数偏低,江河今日的婚礼也不例外,但喝多了也是照样上头。

他今天虽不是取正妻,没有启用他出生时封藏所酿的状元红。但作为歙县五大徽商家族之一,宾客中也有不少贵客,江流命人采买的酒自然不会差了,同样是陈年佳酿。

这样的好酒,便也容易醉人。

江河本身并非好酒之人,前世虽也喝酒,但从未大醉过。而穿越过来后,因为前身是醉酒后不慎失足落水,便也让他对比多少有点儿心理阴影,更加不喜大醉。虽也照常喝酒,却十分适量。

但今日他高兴,再加上敬酒一圈下来也免不了,却是不禁放开多喝了些。

等到敬完一圈酒,再陪了会儿客人,提前告罪退席前往洞房时,他已是越发头重脚轻,脚下都有些踉跄了,好在意识还算清醉,没彻底迷糊。但也需要靠书砚扶着,才不至于走歪。

回到自己书香园后,江河先命书砚倒了碗浓茶解解酒,提提神,这才稍整理了下仪容,推门进了自己原本的卧室,也是今日的洞房。

王微是以妾侍身份入门的,按规矩其实不能以江河的正房来做洞房,而应该安排在偏房。

但江河目前尚未娶妻,正房无人,也就不必讲这般规矩。他坚持如此,其他人也没太多意见。

何况前面接亲、拜堂,已是打破许多规矩了,剩下这点儿也就不必过份坚持。

江河不在乎这些规矩,江流、江母等人也没有太坚持。

洞房之中,除了王微尚盖着盖头安坐于喜床上外,还有王微新买的那个丫环一起在房中陪着。

这丫环年方十四,王微为其取名作碧桃,这却是随了她留守在杭州宅子里的原本贴身丫环。那个丫环叫碧云,是很早以前就跟在她身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