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政治表演与权力博弈(2/2)
皇帝凌霄虽然在一旁玩耍积木,但时刻留意着皇太后的神情变化。看到皇额娘失态痛哭,他立马表现出附和哭泣之声,小小的脸上满是委屈。
此时乾清宫内顿时哭声大震,哭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更增添了几分悲戚的氛围。
袁世凯见此情形,心中暗自叫苦,只觉得此事难以善了。
他看着隆裕太后,觉得她果真是缺乏政治经验和决断力,性格懦弱寡断,易于被外界影响和操纵。
一遇到内务府这样贪污腐败的丑闻,便惊慌失措没有主见,只会一味地哭诉与抱怨。袁世凯只觉脑仁微微一痛,他稍稍平复了一番气息,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等皇太后心情稍作平缓,袁世凯才开口道:“本总统与民国政府自是体恤皇太后与皇上,怎会有意为难呢?”
“民国政府之所以发放公文至内务府,有意介入内务府的运行,正是内务府越发不成体统,近日来民间对于皇室的丑闻是越演越烈。本总统此举正是为了更好地协助皇上太后管理好内务府,除此之外别无他意,还请皇太后宽心。”
“果真是如此吗?不是为了别的?”皇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怀疑。
袁世凯见此情形,“皇太后这事还信不过我吗?本总统答应皇太后的诸多优待事项可有不作数的?此举正是为了维护大清皇室的体面。”
“既如此,袁大总统有意帮助咱们孤儿寡母,那是再好不过。”
“可如今后宫的情形,袁大总统与民国政府多少也是知晓详情,如今内务府的一众官员奴大欺主,肆无忌惮。”
“在贪污丑闻一事上哀家与醇亲王表示要对内务府的官员进行惩处,可这抵抗之力不无所谓不大。”
“如今是对他们撤职罚俸禄对内务府官员进行更换都难以执行。那袁大总统要帮咱们孤儿寡母就帮到底吧!”隆裕皇太后满怀期待地看着袁世凯,眼神中充满了渴望与祈求。
“哦,只是不知皇太后要怎么做?民国政府自当配合。”袁世凯不紧不慢地问道,心中却在快速思索着应对之策。
“大总统说笑了,如今哀家能做什么,不过是希望民国政府能让哀家的旨意能在后宫内庭进行执行,对内务府这些贪污腐败的官员进行撤职查处,同意哀家任命的内务府官员上任,还大清皇室一个体面。”隆裕皇太后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诉求,眼神紧紧地盯着袁世凯,等待着他的回应。
袁世凯在心中思量一番,此事由民国政府出面协助皇太后处理,皇室则变相地妥协了民国政府对内务府的审查之权,对自己有益而无害。
他微微颔首,欣然答应道:“民国政府一定协助皇太后执行旨意,一律严惩涉事官员,若有不服从者可根据民国法律进行审判,查清贪污款项数量责令返还。内务府的官职可任由皇太后任命。”
“在此本总统可以作出承诺,皇室大可放心投资实业,无论是清理皇室资产土地,民国政府一定根据优待条件最大权限上维护皇室的权益。”袁世凯补充道,进一步安抚皇太后的情绪。
“若真如大总统所言,哀家便放心了。”隆裕皇太后听后,脸上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神情,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皇太后知道,通过这场精心策划的表演,她终于为皇室争取到了一些实质性的权益,也让袁世凯在表面上做出了承诺,为皇室的未来增添了一丝保障。
而袁世凯,也在心中盘算着,如何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应对这复杂而又微妙的局面。
袁世凯凝视着乾清宫内飘动的帐幔,鎏金蟠龙柱在晨光中投下细长的阴影。他看似专注地聆听着隆裕太后的哭诉,实则眼神早已穿透这精心编排的"孤儿寡母"表演,落在更深层的政治棋盘上。
(一)安抚背后的多重算计
当隆裕太后提及"民间流言"时,袁世凯嘴角泛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冷笑。他太清楚这些"丑闻"的源头——正是他有意放任报纸放出的风声。
那些关于内务府贪污、皇室挥霍的报道,每一笔经费支出都经过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的精心统计。此刻他需要做的,是亲手掐灭这场自己助燃的火势。
"本总统此举正是为了维护大清皇室的体面。"袁世凯字斟句酌地说道,每个音节都经过政治砝码的称量。
他清楚,安抚隆裕不只是对一个退位太后的礼貌,更是对民国法统的精心维护。孙中山曾以"清帝退位优待条件"换取袁世凯逼宫,如今这份契约的履行情况,正被国内外势力用显微镜观察着。
(二)合法性构建的精密操作
在袁世凯的政治算盘上,这次会面是多重合法性的叠加:
1.法统继承:通过承诺保护皇室,强化"禅让"而非"革命"的政权合法性
2.国际观瞻:英国公使朱尔典上月刚暗示"希望看到清室得到体面对待"
3.北洋根基:内务府关系着满清旧臣遗老,而数十万北洋旧部中仍有不少人对皇帝抱有念想。
当袁世凯承诺"严惩涉事官员"时,他心里清楚这不过是场政治表演。
既能稳定当前局势,能够安抚以皇室,皇太后,皇帝为代表的一众势力,加强对其的控制力度。又能够对外树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
而真正的贪腐网络通过民国政府的手段,也能够为自己掌控内务府减少不少阻力,即便为皇室追回贪污资金。皇室的资产在袁世凯眼中早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只看在什么时刻动用罢了。
(三)权力平衡的精妙手法
"内务府官职可任由皇太后任命"的承诺,在会议的记录本上有着不同解读。
袁世凯早已与醇亲王载沣达成默契:新任官员名单必须经过总统府"备案"。这种表面放权实则掌控的手法,与他控制各省都督的手段如出一辙。
更隐蔽的是实业投资的承诺。当谈及"清理皇室资产土地"时,袁世凯眼前浮现出醇亲王与内务府呈报的清单——那些标注着"可合作开发"的皇庄地产,也是他用于笼络手下军阀的重要资产,也是他计划抵押给外国财团的关键筹码。
通过将皇室经济纳入民国金融体系,他既获得现金流,又把清室命运与民国绑定。
(四)个人野心的隐秘布局
在隆裕太后拭泪的间隙,袁世凯的思绪飘向中南海的办公室。书桌上那份《君主立宪制可行性研究》的文件,还留着他用朱笔圈注的批注。
安抚清室不是终点,而是为可能的政局逆转保留后路。正如他对心腹所说:"现在多给清室一分面子,将来就少一分集权的阻力。"
"能够保证稳定政权过渡、维护国家统一、避免分裂动荡、应对内忧外患,争取基本主权空间。"
当乾清宫的西洋钟声再次响起,袁世凯起身行礼时,他的表演已达到高潮。向"孤儿寡母"承诺保护的同时,他已通过三个精心设计的政治动作完成布局:
1.将内务府贪腐问题转化为强化中央权威的契机
2.用皇室资产抵押换取列强对新政权的信用背书
3.在民国法治框架下,为未来可能的政体调整埋下伏笔
隆裕太后不会知道,她眼中"体恤皇室"的承诺,实则是袁世凯政治智慧的结晶。正如总统府秘书长当晚在日记中写道:"大总统今日之表演,看似退让,实则寸土未失;表面安抚,实则寸步不让。"
袁世凯离开时,紫禁城的琉璃瓦折射着血色余晖,仿佛一个王朝最后的余晖。
而轿车内这位民国大总统,正盘算着如何在明天内阁会议上,把今日的"让步"转化为控制皇室经济的实际条款。这场政治棋局的真正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