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威震漠西五(2/2)
高成带领骑兵队伍,从雉鸡峡北门出发,顶风冒雪向北行进。
因此前侦骑早已将清河畔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胡人部落的分布位置、兵力部署、日常活动规律都记录在案,队伍无需摸索路线,直接朝着预先确定的四个胡人村庄奔去。
为了保证突袭的突然性与机动性,骑兵们特意减轻了装备负担,未携带沉重的马枪与重铠,只配备了复合手弩与复合弓,复合手弩射程远、力道足,适合中远距离攻击。
复合弓则便于快速发射,可应对近距离突发情况。
将士们身着厚实的皮袍,皮袍内衬羊毛,能有效抵御寒风。
头上戴着狐裘帽,帽檐宽大,可遮挡风雪。
胸背部位则挂着轻便的雪花甲,虽不如重铠坚固,却能护住要害部位,在减轻负重的同时提供基础防护。
北风如同刀子般刮过脸颊,雪花不断钻进衣领,行军过程异常艰难。
不少将士的眉毛、胡须上都结了白霜,手指冻得僵硬,却没人抱怨一句,他们都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只要能成功扫荡胡人村庄,切断可萨军的补给来源,再多的辛苦也值得。
队伍保持着整齐的阵型,马蹄踏在积雪覆盖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在寒风中渐渐远去。
而此时清河畔的可萨牧民们正躲在温暖的毡房内避寒,毡房内烧着牛粪火,炉上煮着奶茶,牧民们围坐在一起,或闲聊家常,或擦拭兵器,没人会想到,明军竟会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冒着风雪发起袭击,毡房外的哨兵也因寒冷而放松了警惕,只是偶尔探头查看一眼,便又缩回了温暖的毡房。
高成率领五百骑兵在风雪中持续行军,凛冽的北风不断撕扯着将士们的皮袍,雪花落在睫毛上凝结成霜,视线时不时被风雪模糊。
他们勒紧马缰绳,保持着紧凑的阵型,马蹄踏过积雪覆盖的冻土,留下深深的蹄印,又很快被飘落的雪花浅浅覆盖。
就这样顶风冒雪行进了两个时辰,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风雪也稍稍减弱,首个胡人村庄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中,低矮的毡房错落分布在清河岸边,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炊烟在清晨的冷空气中缓缓飘散,一切看起来平静无波。
高成抬手示意队伍放慢速度,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低声下令:
“准备突袭,动作要快,别给敌人反应时间!”
骑兵们立刻握紧手中的复合弓与复合手弩,身体微微前倾,做好了冲锋的准备。
就在队伍即将靠近村庄时,五六条体型庞大的獒犬突然从村庄两侧的毡房后窜出,这些可萨人饲养的猛犬毛发蓬松,体型堪比小牛犊,牙齿锋利如刀,此前曾多次袭击圭圣军的侦骑,造成不少伤亡,是村庄外围最棘手的“守卫”。
高成早有防备,此前侦骑回报时便提及过这些獒犬,他立刻对身旁的军士喊道:
“按计划行事!”
早已准备好的三十名军士迅速出列,端起复合手弩,瞄准冲来的獒犬。
这些獒犬嗅觉敏锐,隔着数十步便锁定了骑兵队伍,发出低沉的咆哮声,迈着粗壮的四肢猛冲过来,爪子刨起地上的积雪与冻土,气势汹汹。
待獒犬进入手弩射程,高成一声令下:
“射!”
三十支弩箭瞬间破空而出,精准地射中獒犬的要害,有的射中胸膛,有的穿透脖颈,凶猛的獒犬应声倒地,几声短促的呜咽后便没了动静。
高成看着倒在雪地里的獒犬,心里不禁有些惋惜,若是能将这些凶猛的獒犬捕获,稍加训练便是出色的军犬,可眼下突袭要紧,容不得半分迟疑,他只能压下惋惜,继续下令:
“冲锋!”
早已蓄势待发的骑兵队伍如同离弦之箭,朝着村庄猛冲过去,马蹄声在清晨的寂静中格外响亮,震得地面微微颤动。
骑兵们纵马穿梭在毡房土屋间的通道里,将惊慌失措的村民分割成零散的小块,让他们无法聚集起来形成抵抗力量。
与此同时,几名精通西蒙可萨语的军士扯着嗓子喊话,声音气势逼人:
“所有人都到村外的空坝集中!不许反抗!否则格杀勿论!”
蒙语喊话声在村庄里回荡,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可萨村民耳中。
一时间村内陷入一片混乱,马蹄声、军士的喊话声、妇女儿童的哭闹声、兵器碰撞的清脆声响交织在一起,打破了村庄的宁静。
村里的青壮年可萨人常年骑马放牧、以肉食为主,体质强健,且大多熟悉骑射,颇具战斗力,他们见状纷纷抄起身边的弯刀、弓箭,想要反抗。
可圭圣军的突袭太过突然,骑兵们配合默契,战术娴熟,早已将村庄分割包围,这些零散的反抗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抵抗。
数十名试图反抗的青壮年刚冲上前,便被骑兵们挥刀砍杀,鲜血溅落在洁白的雪地上,格外刺眼,剩下的村民见反抗无用,又怕遭受屠戮,只好放弃抵抗,在骑兵的驱赶下,纷纷朝着村外的空坝走去。
高成命三百名骑兵迅速绕到空坝周围,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骑兵们手持兵器,眼神警惕地盯着被围困的村民,防止有人趁机逃脱或闹事。
其余两百名骑兵则留在村内,仔细搜查每一间毡房,确保没有遗漏的反抗者,同时清点村庄内的物资,为后续处置做准备。
村民被驱至村外空坝后,高成招手叫来几名从营州入伍的军士,这些人早年与胡人有过接触,精通蒙语,是传达命令的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