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首辅定乾坤 > 第392章

第392章(1/2)

目录

如果这首诗骂的不是自家人,他们恐怕会击节赞叹,立刻抄录下来收藏品鉴。

无他,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太好了!

可正因为写得太好,太一针见血,太具有传播力和杀伤力,他们才感到一阵阵寒意从脊背窜起!

弹劾?他们不怕。

官场沉浮,弹劾来来去去,总有转圜余地。

罚俸禁足?更是不痛不痒的。

在朝廷混了这么久,谁还没有被禁足过?

可若是这样一篇文采斐然、骂得酣畅淋漓却又让人无法反驳的千古奇文流传出去......

他们的孩子甚至是家族,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遗臭万年!

谢清风这哪里是在参奏?

分明是用文人的笔行诛心之策!

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方才还气定神闲甚至暗含讥诮的勋贵大臣们,此刻一个个面色铁青,呼吸急促,眼神死死地盯着谢清风手中那本薄薄的小册子。

谢清风对周遭骤变的气氛恍若未觉,声音反而愈发沉凝有力,继续朗声诵读。那文章越过开篇的惊雷,正式展开其磅礴而犀利的论述:

“......夫国之栋梁,非生于膏粱锦绣之窝,而成于忧患砥砺之间。今观国子之监,本为育才之地,竟成纨绔之地!祖辈沥血开疆挣丹书铁券,非为子孙躺卧其上,鼾睡百年!父辈鞠躬尽瘁,位列朝堂,非为儿孙仗其权势,欺压良善,荒废学业!”

“.....或曰:法不责众。臣试问:若众皆赴死,法亦不责乎?国之学规,非为一人设,乃为天下士子立!今日若因彼等家世显赫,便可视规矩如无物,他日天下人皆可效仿,朝廷法度威严何存?”

“.....彼等或斗鸡走马于市井,或纵情声色于勾栏,视圣贤经义如粪土,弃君臣父子纲常于不顾。然可知,寒窗之下,多少清贫士子悬梁刺股,所求不过一展抱负之机?边关塞外,多少将士浴血奋战,所护正是家国安宁之后方!”

对比强烈,义正辞严,瞬间占据了道德的绝对制高点,骂得他们体无完肤,连带着他们的父祖都脸上火辣。

谢清风这篇文章中还不止用了士子们熟悉的典故与经义,还穿插了老百姓能看懂的朗朗上口的俗语,把荫监生的荒唐行径说得直白又刺耳。

文章层层推进,逻辑严密,辞藻华丽却锋芒毕露,引经据典却直刺要害。

每一句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那些勋贵大臣的脸上。他们仿佛已经看到,这篇一旦流传出去,街头巷尾的士子百姓会如何传诵,史官的笔下又会如何记载!他们的家族,恐怕真要因为这几个不肖子孙,背上千古骂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