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1/2)
“青史?”太傅们还是有些不明白,这跟青史有何关系?
那位资历最老的老翰林虽然隐约感觉到孟怀璋话里有话,涉及天家秘辛,不宜深究,但青史二字实在挠得他心头发痒,关乎文人最看重的身后名,他终究还是没忍住。
他往前倾了倾身子,带着几分老友间请教的不安:“孟阁老,您方才提及青史.....老夫愚钝,还是没太明白这其中关窍。陛下让皇子拜师,与青史究竟有何干系?还望阁老能不吝再点拨一二?”
他说完老脸都有些微红,觉得自己这般追根问底实在有些失礼,但疑惑不解开,他回去怕是连觉都睡不安稳。其他几位太傅也立刻屏息凝神,眼巴巴地望着孟怀璋,显然这也是他们共同的困惑。
孟怀璋看着几位老臣那求知若渴的眼神,心中微微一叹。这些老翰林学问是好的,但于朝堂政治的某些微妙之处,终究是隔了一层。
他抬眼看向几位太傅,眼神里带着几分隐晦的提醒:“前阵子殿下们去城外试验田,不是闹出些小风波么?年轻人心性不定,难免有失分寸,可若是被有心人记下来,再传到后世,对殿下们的声名不是好事。”
张太傅猛地想起之前听说的“皇子纵马踩坏红薯苗”的传闻,脸色微微一变,却没敢多问。
几位老太傅如同被点醒了一般,猛地倒吸一口凉气,脸上瞬间露出恍然大悟又夹杂着骇然的神情。
原来如此!
孟怀璋见他们领会了,便不再多言,只笑着补充:“你们教的是道,丰裕伯教的是行,还有补过的意味在里头。陛下分得清楚,你们也不必妄自菲薄。往后你们照旧教殿下们经史,丰裕伯教殿下们实务,相辅相成才是对殿下们最好的教育。”
老太傅们连连点头,语气里满是感激:“多亏孟大人点拨!若是没有您这番话,我等怕是还要在原地打转,徒增烦恼。往后我等定当好好教殿下们,让他们将来能成大器。”
孟怀璋笑着摆手:“点拨谈不上,都是为了殿下们,为了圣元朝的将来。”
老太傅们心结已解,神色轻松了许多,又说了几句感激的话,便恭敬地告辞离去。
值房内重归寂静,只余下淡淡的墨香与茶香。
孟怀璋脸上的温和笑意渐渐敛去,他独自坐回案后,目光落在窗外摇曳的竹影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眼底掠过一丝极淡却难以掩饰的复杂情绪。
那是一种混合着欣赏、感慨,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深究的.......羡慕。
谢清风这小子,运气真是好得让人不得不感叹。
他好不容易在科场中厮杀出来,谨小慎微,一步一个脚印,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中恪守纯臣之道,不结党不营私,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历经无数风雨沉浮,才终于坐到了如今这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的位置,成为天子倚重的阁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