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又是两年(2/2)
或许吸引周边各域数亿人口对于辽国最大的增幅,便是生产力的解放吧。
在辽东域,全民转职,全民五阶的时代逐渐到来。
紧接着的,便是精锐士兵的大爆发,早先普通等级的士兵基本被裁撤,前后加起来整整200万的一二线士兵全部都达到了精锐等级。
连带着的,庞大的基数促进史诗级士兵的进化,从最早的燕云铁骑等史诗级士兵的扩充,加上破虏骑等新锐史诗级军团的出现。
前前后后,辽国达到史诗级以上的兵力超过15万,分派到:
破虏骑,青龙骑,燕云骑,陷阵营,并州骑,西凉骑,白马义从,先登军,辽弩军九个军团上。
每个军团的人数至少达到上万人,武装最先进的工匠装备,配备一流武将统帅,二流武将作为副统领,安置至少二流的文士作为军师。
自基层士兵精英化,精锐士兵史诗化之后,段尘便取消了早先的军团设立。
取而代之的是设立了各大军区,分别在宋域,成域,辽东域,新唐域安置军队,设立军区。
交由,张飞,吕布,关羽,马超等统帅统领,此外设立军区士兵流动,保留军团以下体系,兵员,将领不做调换。
仅仅调换整个军团,以此也能防止地方武装树大根深,和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
如此行动,也实属无奈,帝国武力扩充太快,已经到了难以遏制的地步,不重新调整制度,很难管控。
好在这批武将都是段尘能够完全信任之人,像是大唐一般在兵锋极盛之时发生内乱基本不可能。
在中央,诸葛亮和法正先后突破顶尖文士,关羽继吕布之后第二个突破顶尖武将,黄总在前些时日取得突破,也进阶到顶尖武将行列。
跟随段尘的最早一批武将,诸如太史慈,赵云等人,也有所突破,很多原先二流武将,也相继突破一流。
文士方面也是如此,很多二流文士也相继突破。
这并非是意外,早先随着时间发展,很多文臣武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自系统商城出现之后,段尘将每年的镇国点一大部分化为各种丹药供给这些忠诚的将领。
寿命延长,顽疾去除,加之时间积累,历练不断,最为重要的是辽东武将体系大爆发的时代。
各种精锐军团,史诗军团层出不穷,如若不是段尘注重军队人数过万的要求,恐怕传奇军团也会出现。
有了时间,有了精兵强将的基数,有了实践的机会,当然还有镇国区内更为浓厚的灵力滋养。
种种条件下,爆发是必然的。
段尘很清楚其中最基本的是什么,主要积攒的镇国点全部兑换成灵种,以辽东域为中心向外扩散。
但这次培育,再也没有先前的那种效果了,增幅微乎其微。
这些才堪堪1亿镇国点的灵种,相比起来还是效果太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