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佤族猎头仪式(2/2)
“这些鬼儡都是佤族的祖先。”林浅突然明白,古佤族所谓的“猎头仪式”,实则是将战士的精魄封入刀中,以守护族人的迁徙之路,“阿朵,用你的血唤醒他们的灵识!”
阿朵咬破舌尖,将血滴在青铜鼎边缘的凹槽。佤族秘传的“血魂咒”从她口中溢出,祭坛地面的螺旋纹路亮起金色光弧,将三百具鬼儡笼罩其中。最先被唤醒的鬼儡突然单膝跪地,猎头刀插在地面,眼窝中的鬼火化作泪水般的光滴,落在阿朵脚边。
“他们认出了血裔的血脉。”陈教授颤抖着抚摸岩壁上的最后一段文字,“当真正的祭司后裔到来,鬼儡会解除封印,开启往生之路。”他望向阿朵,这个一直被视为“向导”的佤族姑娘,此刻正被金色光弧托举,手腕的刺青与祭坛中央的图腾完全重合。
吊桥在此时完全升起,腐朽的桥板在红光中焕然一新,每块木板上的人眼闭合,化作普通的图腾雕刻。林浅扶着阿朵走向吊桥,后者的脸色苍白如纸:“刚才的歌谣,是族里大祭司才能吟诵的‘魂归曲’,我……透支了血脉之力。”
“但你让祖先的精魄得以安息。”林浅看着祭坛上逐渐消散的骷髅,它们在消失前都保持着向阿朵跪拜的姿势,“所谓猎头仪式,从来不是杀戮,而是守护。”
当众人踏上吊桥的刹那,身后的祭坛传来石块转动的轰鸣。林浅回头望去,青铜鼎缓缓升起,露出下方的通道,通道深处闪烁着幽蓝的磷火,隐约可见石阶上刻着与九头蛇柏墓室相同的云雷纹——原来西王母墓与古佤族祭祀场,早在千年前就通过地下暗河形成了某种神秘的呼应。
“前方可能通向主墓室。”林海检查着桥上的铁链,发现每根链条都刻着佤族与汉族的双文咒,“当年的佤族祭司,或许和西王母的信徒有过某种交易。”
阿朵突然指着桥板上的新浮现的图腾:“这是‘猎头刀归鞘’的纹样,意味着守护者已经认可我们。”她的手指划过木板,人眼图腾褪去,露出心怀敬畏,前路自会开明。’”
吊桥在他们走到中央时突然晃动,裂隙深处传来水流撞击岩石的轰鸣。林浅低头望去,深不见底的黑暗中,无数光点正顺着暗河流动——那是刚才消散的鬼儡精魄,正随着血水回归地下河,完成千年的守护使命。
当众人抵达石崖洞口时,身后的吊桥突然断裂,铁链坠入裂隙的声响中,祭坛的红光彻底熄灭。阿朵摸着洞口的猎头图腾,那里不知何时浮现出她的剪影,与千年前的祭司画像完全重合:“爷爷说过,每个佤族孩子出生时,额间都会有隐形的刻痕,只有面对祖先时才会显现。”她转头望向林浅,后者掌心的伤口不知何时愈合,留下与祭坛图腾相同的印记。
“看来,我们都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守护者’。”林浅望向洞内延伸的石阶,上方传来青铜器碰撞的轻响,“不管前方是西王母的棺椁还是佤族的圣物,至少我们已经通过了猎头仪式的考验。”
洞口的风带着地底的寒气涌来,吹动火折子的火焰,将众人的影子投在石壁上,与古老的猎头图腾重叠。这一刻,千年前的血祭与今日的探险,在时空的裂缝中完成了某种隐秘的对话——所有以敬畏之心踏入禁地的人,终将明白:所谓猎头,猎的从来不是头颅,而是闯入者是否拥有与古老文明平等对话的勇气。
当石阶尽头的青铜门在众人面前缓缓开启时,门内传来的不是危险的警告,而是类似风铃的清响。阿朵手腕的银镯与门内的铃声共振,她突然露出释然的微笑:“这是‘魂归铃’,说明祖先们认可了我们的来意。”
林海握紧手中的武器,林浅整理好装备,陈教授掏出拓片准备记录新的发现。而阿康望着祭坛方向,那里的骷髅虽然消散,却在他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印记——所谓考古,从来不是简单的探秘,而是带着对先人的尊重,解开历史的密码。
暗河的水流在远处奔腾,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千年未改的守护与传承。当众人踏入青铜门的刹那,门扉上的猎头图腾突然闭合双眼,像是完成了最后一次审视。而属于他们的冒险,才刚刚开始——在西王母墓与佤族祭祀场交织的地下迷宫中,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着用鲜血与敬畏去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