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 第118章 瓮中捉鳖,捉的是哪只鳖?

第118章 瓮中捉鳖,捉的是哪只鳖?(1/2)

目录

荀谌走了之后,袁熙就失去了一个很大的助力,留在袁熙身边的谋士,只剩下名士耿包。

这个耿包,也颇得袁绍器重,后来曾被袁绍任为主簿。

当袁术败亡时,袁绍想要称帝,暗中指使耿包当众奏事道:“汉朝赤德衰尽,历数将。袁氏身为黄胤,应该顺从天意,以应万民之望。”

结果,挨了刚直的田丰一顿臭骂,沮授、荀谌、许攸等人,也尽皆说耿包“口出妖妄之言”。袁绍为了灭口,下令将耿包斩首。这种人,虽有名声,实际上没什么才能。

荀谌离开,就等于断了袁熙的智囊。

……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忽有斥候来报:“黑山张燕,领五万大军,投奔了王通。现在王通正带着七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晋阳而来!”

袁熙闻言大惊。

急召耿包、张合、郭援、吕威璜等人议事。

郭援对袁熙道:

“二公子勿忧,晋阳城中尚有六千多精兵,再征召数千青壮守城,以晋阳城之坚,足以坚守数月。

而颜良的援兵很快就会赶到。

王通现在虽有七八万人马,但是,有五六万多是缺少铠甲武器,甚至衣不蔽体的黄巾;另有五六千是刚刚收编的降卒。其本部人马仅有不到一万五千人。

所以,王通兵力虽多,却是一群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再多又有何用?

颜良乃是天下名将,手下三万将士尽是盔明甲亮,训练有素的河北精兵。只要颜良的援军赶到,便可将王通的乌合之众击败。”

换了口气,又接着说道:“纵然颜良不能击败王通,至不济,也能守住晋阳城,确保太原不失。主公在冀州还有几十万军队,随时可以再抽调大军过来增援。王通若是久攻晋阳不下,最终必遭大败。”

这一番话,说得也是颇有道理。

听得袁熙连连点头。

然而,正当袁熙想要做出决定时,却见张合霍然起身,厉声斥道:“好你个姓郭的,莫非欲置二公子于死地乎?!”

袁熙闻言一惊,问道:“张将军这是何意?”

张合转头看向袁熙,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道:“末将建议,立即放弃晋阳城,尽快退往上党郡!”

“你是说……不战而逃,放弃太原郡。”袁熙皱了皱眉头,不解地问道。

“非也!”

张合道:“这不叫不战而逃,而是叫做收缩兵力;也不叫放弃太原,而是叫做……请君入瓮,再瓮中捉鳖。”

袁熙觉得张合说得很是“高大上”,便示意张合接着说下去。

张合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颜良的大军为黄巾所阻,改道滏口陉,至少要再过七天才能赶到。末将说的七天,只是在没有出现变故的情况下才会如此。一旦出现变故,需要的时间会更久。

太行山黄巾号称百万,其青壮兵力至少也有二十万。而张燕只是带了五万人马走井陉投靠王通。除开张燕的五万,还有十五万人马。就算留下十万兵力守卫各处山寨,可用之兵还有五万。

这五万人马,很可能由某位黄巾大将统领,埋伏在滏口陉或上党的某处山谷里,其目的便是拖延颜良对并州的增援。

万一颜良的军队不能及时赶到,那么,二公子若是死守晋阳城,岂不危险!”

袁熙闻言,顿时感到一阵后怕。

只听张合又接着说道:“常言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二公子何等尊贵,岂可立于危墙之下?

因此,末将建议放弃太原,将兵力收缩到上党,在上党长子城据城而守,就近等待颜良的援军。

那贼子王通在我军撤退之后,必然进驻晋阳城。

而二公子则可以在接到颜良的大军之后,再骤然发兵,将王通围困在晋阳城中,使其逃无可逃,只能在晋阳城中等死。这就是末将说的——请君入瓮,瓮中捉鳖。”

袁熙闻言,觉得很有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