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浮桥(1/2)
黔江县,地处重庆东南部,是酉阳州下辖之县,位于武陵山区腹地,素有“渝鄂咽喉”之美誉。
此地山脉与河流走向近似平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现出“六岭五槽”的独特地貌。
黔江县城东北三十里处,有一个名为陈家园的小村庄,村子里仅有七八户人家。村庄边上流淌着一条乌江的支流——阿蓬江。
阿蓬江从武陵山脉深处的高山峡谷间奔腾而下,虽算不上大江大河,但其水流湍急,可供选择的渡口极少。
其向东的河道,在此处向南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形成了一个六七十米宽、水流平缓的河湾。
陈家园对面,是一个名叫河口上的小村。一座能容两辆马车并行的石桥横跨两岸,四川东南的出川官道便从此桥经过。独立一师的堡垒就修筑在陈家园边上,牢牢扼住了这条官道。
此时,石桥已被退守西岸的西军炸毁。
咸丰三年八月中旬的黔江,暑气依旧蒸腾。林启荣伫立在陈家园堡垒的土墙上,凝望着阿蓬江对岸的清军大营。
江面上飘着淡淡的雾气,隐隐可见清军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招展。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刀柄,那是去年在湘西缴获的竿军总兵邓绍良的佩刀。
七月上旬,清军攻入酉阳州。林启荣充分利用酉阳山路崎岖的特点,灵活采取伏击、袭营等战术,杀伤了不少清军,成功迟滞了他们的行程。
然而,西军与清廷的四川争夺战已到了关键时刻。咸丰皇帝给围攻酉阳府的清军下了死命令,务必攻入酉阳州,趁西军主力大举西进之机,攻下防备空虚的重庆城。
胆敢畏缩不前、贻误军机者,纵使是总督巡抚,也必严惩不贷。
因此,张亮基要求所部清军遇到西军袭击,便就地据险死战,等待救援。对于敢无令而退却者,无论官衔高低,一律斩首。
靠着如此严酷的军法,仗着人多势众,清军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一步步将西军逼回了阿蓬江西岸。
“师长,清军正在架设浮桥。”第一旅旅长沈大福从堡垒下层快步赶来,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
林启荣眯起眼睛,果然看见江面上有数十艘清军的木筏、小船来回穿梭。木筏上的清军,拿出绳索、铁链、木板等物,试图借助河中剩余的石桥桥墩,将木筏固定在一起。
他当即对沈大福说道:“命令炮兵轰击清妖的木筏。”
“是!”沈大福领命而去。
林启荣继续观察着对岸的动静。
清军大营连绵数里,占据了对岸的缓坡。旌旗蔽日,号角声声,一队队清军从营中涌出,朝着河边进发。
估算着清军的兵力,至少有三万之众,而自己这边仅有五千余人。
江面上清军的木筏越来越多,浮桥逐渐成型。独一师的炮火轰鸣,炮弹砸在江面上,激起一股股冲天的水柱。
西军的火炮产能有限,分配到独一师的火炮仅有十二门,而布置在阿蓬江边堡垒的,只有六门,其中12磅炮一门,其余都是口径较小的行军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