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修行者的困境(2/2)
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他们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秉持宽容和善良的态度。例如,当与其他徒弟发生意见分歧时,他们不再急于争辩,而是先冷静下来,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因情绪激动而产生的杂念,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为修炼创造了良好的心境条件。
接着就是呼吸法,呼吸调节对于修行的重要性,因而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进行呼吸的修炼与调节,每一种方法都蕴含着深刻的修行智慧与技巧,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修行状态,提升自身的修为境界。
自然吐纳法:徒弟们首先学习的是基础的自然吐纳法,他们会选择在清晨时分,前往天神庙后的山林中进行修炼。此时,山林中空气清新,富含自然灵气。徒弟们身着宽松的道袍,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身姿挺拔而放松,双目微闭,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呼吸。他们缓缓地用鼻子吸气,想象着将山林间的清新空气与自然灵气一同吸入体内,气息沿着鼻腔、喉咙,缓缓下沉至腹部,感受腹部随着吸气逐渐隆起,如同吸纳了天地间的生机与能量。然后,再用嘴巴轻轻地呼气,将体内的浊气缓缓排出,感受身体的放松与轻盈,仿佛将所有的疲惫与杂念都随之排出体外。如此反复,呼吸平稳而自然,逐渐排除心中的杂念,使心境变得更加平静和专注,为后续的修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腹式呼吸法:在掌握了自然吐纳法后,徒弟们进一步修炼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要求他们在吸气时,最大限度地让腹部向外扩张,不仅仅是腹部的前侧,还包括两侧和后侧,仿佛整个腹部都在膨胀,如同一个充满气的皮球,以充分吸入更多的空气和能量;呼气时,则收缩腹部,将腹部向内凹陷,尽量将体内的浊气全部排出,感受腹部与脊柱的贴近。通过这种腹部的大幅度起伏运动,能够更有效地按摩内脏器官,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的活力和柔韧性。在修炼过程中,徒弟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起伏上,感受气息在腹部的流动,逐渐增强对呼吸的控制能力,使呼吸更加深沉、悠长,进而提升自身的专注力和定力,更好地引导体内的能量运行,助力修行的深入。
逆腹式呼吸法:随着修行的进阶,部分徒弟开始尝试逆腹式呼吸法。与腹式呼吸法相反,逆腹式呼吸在吸气时,腹部微微收缩,气息下沉至腹部,感觉腹部像是被一股力量向内挤压;呼气时,腹部则向外扩张,仿佛有一股能量从腹部向外释放。这种呼吸方式更为精细和微妙,需要徒弟们具备较强的呼吸控制能力和专注力。通过逆腹式呼吸的练习,徒弟们能够进一步调动体内的能量,使其更加集中和凝练,增强对身体内部气脉的感知和引导能力,为修炼更高深的功法做好准备。在修炼时,他们会全神贯注地感受气息在体内的逆行与流动,体会每一次呼吸带来的身体和能量的变化,逐渐熟练掌握这种独特的呼吸技巧,以提升自身的修行境界。
数息法:为了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避免杂念干扰,徒弟们还会结合数息法进行呼吸调节。在采用上述任何一种呼吸方法的同时,他们会在心中默默地数数。从一数到十,然后再重新开始,周而复始。如果在数数过程中杂念出现,导致忘记了数数的顺序或者数错了数字,徒弟们便会意识到自己的心神已经分散,这时他们会轻轻地将杂念放下,重新从一开始数起,将注意力再次集中到呼吸上。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和定力,使呼吸调节更加稳定和深入,让心境更加平静和安宁,从而更好地进入修行的状态,随着问题的解决,修炼到一定境界依旧还是卡在某一处寸功未尽。
在天神庙的一处幽静庭院中,君贤与几位资深的修行者围坐于石桌旁,神色凝重地探讨着他们在修行《黄经》时所遭遇的毫无进展的困境。
君贤首先打破了沉默,他面容略显憔悴,眼中却透着坚定:“诸位,自我得到天神亲传《黄经》以来,已过去百余年,往昔修行虽有所得,但如今却似陷入了泥沼,无论如何努力,皆难以突破当下境界,实在令人困惑不已。”
一位白发苍苍的修行者微微点头,长叹一声道:“君贤所言极是,我等亦是如此。依《黄经》所示之法修炼,初时还觉体内灵气有所增长,对天地之理也似有感悟,可近些时日,却感觉仿佛触碰到了一层无形之壁,无论怎样用功,皆无法再进一步,莫非是我等对《黄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另一位中年模样的修行者皱着眉头,手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我曾反复研读《黄经》,其中所述的修行法门深奥精妙,每一字每一句皆蕴含着天地玄机。但我总觉得,或许是我等在实践这些法门时,未能真正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就如那吸纳天地灵气之法,虽知其要领,但自身的经脉似乎难以承受更多的灵气,每一次尝试突破,皆会引发体内气息的紊乱,这是否是因为我们的根基还不够稳固?”
君贤听后,轻轻摇头,说道:“根基之说虽有道理,但我等修行多年,在《人字功法》上也颇有造诣,以此为基来研习《黄经》,按理说不应如此艰难。我也曾思索,是否是我们在心境的修炼上还未达到《黄经》所要求的境界?《黄经》开篇便强调天人合一,心若不静,如何能与天地相融,进而领悟其中更高深的奥义?”
众人闻言,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许久之后,一位身着灰色长袍的修行者缓缓开口:“君贤所言不无道理。我在修炼时,常常会被尘世的杂念所扰,难以做到心无旁骛。尽管身处这清幽的天神庙中,可往昔的恩怨情仇、世间的纷扰变幻,总会不自觉地浮现于心头,使我在修炼关键之时分心,导致灵气涣散,功亏一篑。”
“那依你之见,当如何解决这心境的问题?”有人问道。
灰袍修行者答道:“我想,我们需更加注重日常的心境修炼,不仅在修炼之时要排除杂念,在平日里也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外物所动,不为情欲所困。或许可以通过更多的冥想、静思之法,来锤炼我们的心境,使其更加坚定、纯净,如此方能更好地契合《黄经》的修行要求。”
君贤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心境的修炼固然重要,但我觉得我们也不能忽视功法本身的细节。《黄经》中的每一个修行步骤皆环环相扣,或许我们在某些细微之处的疏忽,便导致了整体的停滞。比如那呼吸吐纳之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精妙的节奏和力度变化,我们是否真的已经掌握得精准无误?”
于是,众人开始就《黄经》中的一些具体功法细节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他们逐字逐句地分析经文,回忆自己在修炼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每一种感受,试图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经过一番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依然未能立刻找到解决修行停滞问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