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血脉论根基(2/2)
嬴傒挺直了腰背,语气带着恳切与一丝的固执:“臣非为庸碌之辈请托。然宗室乃王族血脉,国之根本。
昔年孝公变法,虽重用法家之士,然宗室如樗里疾、公子华等,亦为肱骨。
昭襄王时,穰侯、华阳君虽权重,然亦有高陵君、泾阳君等宗室参与国事。
今大王麾下,宗室之声,微乎其微。
长此以往,恐非社稷之福。
外臣虽贤,终非血胤;楚系虽稳,其心难系虽稳,其心难测。
臣恐朝堂失衡,根基动摇。
臣非妄加揣测,然纵观列国历史,权臣坐大、架空王权之事,并非罕见。
唯有宗室,唯有这些流淌着同样血脉、与社稷同生共死的子弟,才是大王最坚实、最可倚靠的屏障。
故斗胆恳请大王,念及宗室拱卫之心,体恤宗室子弟报国无门之苦,酌情擢拔一二贤良宗室子弟,参赞机要,或掌部分实务。
譬如新设之屯田、水利、工造、乃至军中监军之位。
一则安宗室之心,显大王亲亲之义;二则使宗室才俊得以历练,为国效力;三则……亦可稍制外臣之势,使朝局更为稳固。”
他顿了顿,直视嬴政,继续说道:“大王欲东出而扫六合,倚重外客楚人之才,无可厚非。
然,打天下需猛士,守天下更需根基。
宗室子弟,生于斯长于斯,深知老秦根本,与社稷血脉相连,其忠心无可置疑。
若能给予适当之位,使其参与军国要务,既可磨砺其才,为国效力,亦可凝聚宗室之心,稳固大王根基,防范……防范将来外臣势大,或有尾大不掉之忧。”
嬴傒终究还是隐晦地点出了那个敏感的担忧。
他的措辞已算委婉克制,但核心诉求清晰:宗室要权,要位置,要制衡外臣。
嬴政静静地听着,手指的敲击声不知何时已停。
待嬴傒说完,书房内陷入短暂的沉寂。嬴政的眉头缓缓蹙起,眼中掠过一丝寒芒。
“防范外臣势大?”
嬴政重复了一句,唇角勾起一丝极冷的弧度,仿佛听到了什么荒谬之事。
他并未立刻发作,而是用一种平缓却带着无形压力的语调开口:“伯父是担心隗壮谋反?还是担心芈启通敌?亦或是李斯、王绾等人结党营私,图谋寡人的江山?”
闻言,嬴傒心中一凛,连忙道:“大王,臣并非此意。隗相、昌平君等人皆国之干城,老臣深信其忠。
然,圣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宗室子弟久不得志,怨望滋生,恐非朝廷之福。
且昔日昭襄王重用范雎,虽成霸业,然范雎其人,亦曾排挤宗室旧臣。
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宗室乃大王血脉屏障,若其力过于孱弱,未来若有风波,何以拱卫王权?”
最后一句话,嬴傒加重了语气,带着强烈的自信和对自身血脉的骄傲。
闻言,嬴政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起来,书房内的空气瞬间凝重了几分。
“伯父之忧,寡人知晓。”
他拿起案上一份奏疏,语气转冷:“然伯父可知,寡人为何重用隗壮、芈启、李斯、王绾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