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立渊传 > 第241章 未命名草稿

第241章 未命名草稿(1/1)

目录

锦州的军帐里,烛火映着四壁的冰雪,寒气从帐底钻进来,冻得人指尖发麻。渤海王捧着贞孝带来的貂皮袄,粗糙的手掌反复摩挲着领口的绒毛——那是女儿嫁入吴国前,亲手为他缝制的,如今边角已磨得发亮。

“贞孝啊,你回来看爹和娘,爹高兴。”渤海王声音沙哑,目光却瞟向帐外操练的士兵,“可你也看到了,锦州的雪比往年大,漠河部的存粮只够吃到正月,再不想办法,开春又要饿死人。”

王妃坐在一旁,拉着贞孝的手,眼圈泛红:“你大哥已经带船队出了北幽州,南幽州的暖田就在眼前,那是能让渤海人活下去的根啊。”

贞孝望着父母鬓边的白发,喉头发紧。她刚从海州来,立渊在前线的艰难,她比谁都清楚。“爹,娘,女儿知道族人苦。”她轻声道,将管叔递来的舆图铺开,指尖点向邺国北境,“可南幽州、阳州现在是块烫手的山芋。北狄盯着,梁国看着,咱们若真动手,就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嵩临在旁哼了一声:“小妹这是嫁入吴国,忘了本了?当年你挨饿的日子,难道忘了?那时邺国还封锁了海路!”

“二哥!”贞孝抬头看他,眼底带着急切,“正因为记得,才不能冲动。立渊在海州和邺国死磕,咱们此时南下,看似捡便宜,实则是替他分担了压力——邺国若被逼急了,只会拼尽全力先打咱们,到时候北境王的怒火,可不是渤海能扛的。”

管叔适时开口,声音沉稳:“大王,王妃,太子殿下让老奴带句话。渤海若肯按兵不动,待吴邺战事平息,吴国愿以阳州的三成粮草,换渤海在北境的互市之权。”他顿了顿,补充道,“阳州的暖田虽好,可守不住,终究是别人的。互市开了,粮食、铁器能常年流通,才是长久之计。”

渤海王沉默着,手指在舆图上的“南幽州”划来划去。那片土地,他梦见过无数次,梦里的族人在暖田里种粮,再也不用啃冻鱼。可贞孝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得他心头的火渐渐凉了。

“爹,”贞孝握住他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粗糙的皮肤传过去,“女儿在吴国,日夜惦记着渤海。可眼下真不是时候。北狄和梁国虎视眈眈,咱们若先动,只会被他们当枪使。不如再等等,等立渊那边分出胜负,咱们再做打算,好不好?”

王妃叹了口气,替丈夫拢了拢衣襟:“你爹也是被饿怕了。上个月,你叔叔……”她没说下去,只是抹了把泪。

“娘,”贞孝的声音软了些,“女儿带来了些海州的粮种,耐寒耐旱,开春试着种种看。若成了,咱们自己的土地也能产粮。”她看向渤海王,“再信女儿一次,等这阵子乱局过去,女儿一定帮族人寻条稳妥的活路。”

帐外的风停了,月光透过帐帘的缝隙照进来,落在舆图上。渤海王望着那片被无数人觊觎的土地,又看看女儿眼中的恳求,终是缓缓松开了攥紧的拳头。

“让你大哥……在北幽州外再停些日子。”他声音低沉,像做了极大的让步,“若三月后还没转机……再说。”

贞孝眼眶一热,重重地点了点头。帐内的烛火跳了跳,映着一家人的身影,在这极北的寒夜里,暂时压下了南下的念头。只是谁都知道,那片温暖的土地,始终是渤海人心里放不下的执念,像埋在雪下的火种,稍不留意,就会燎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