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 > 第342章 蓝武:殿下,您抽他了吗?

第342章 蓝武:殿下,您抽他了吗?(1/2)

目录

如今老朱说朱高炽能做一做汉文帝。

其实就是觉得朱棣、蓝武既然想要向外征战开拓,想要实行秦制,那就由他们去尝试,未来若是真没搞成,搞的国家民不聊生,百业凋敝的话,朱棣的继承人朱高炽便可以改变策略,让大明执行黄老之政,减少朝廷对于地方的干预,与民休养生息,逐渐恢复。

这本来是老朱交给朱标的使命,也是他之前会选定朱允炆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甚至在原本的历史上,朱棣即便是通过靖难上位当的皇帝,但等他挑选继承人时,其实同样也是延续了老朱的策略,他虽然喜欢打仗,而且一直在打仗,在大兴土木,但他挑选的继承人却是朱高炽这个一直反对对外征战,推崇文景之制的继承人。

这是历史的惯性。

也是如今这些当权者认知的局限性。

在他们的见识里,战争必定是入不敷出的,只有和平,国家才能真正的长治久安。

但蓝武却觉得,这都是那些儒生们成百上千年来洗脑的结果,所谓的与民休养生息的小政府形态,并不会让国家长治久安,甚至还会让国家不断衰弱。

毕竟国家的强弱,其实和国内士绅门阀的强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甚至国内门阀世家越强,他们的话语权就越强,国家的权柄就会越衰弱。

大汉之所以为大汉,文景之治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面把这些积累化作实质国力的汉武帝。

若是没有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一边压制北方的匈奴,一边削弱国内的世家门阀,并且给大汉建立了一套外儒内法,相对集权,行之有效的运行规则,加强中央集权。

蓝武觉得汉朝恐怕坚持不到王莽篡汉就要自失其鹿,被国内的门阀世家共逐之了。

大明原本的历史也是一样,朱高炽和朱瞻基两代奉行休养生息的策略,十一年的时间,被文官们吹捧为比肩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甚至其后的历史都非常相似,都是主少国疑,太皇太后临朝听政,替下一任国主顺利执掌权柄赢得世间。

但可惜就可惜在汉朝等来了他们的汉武帝,而明朝等来的却是志大才疏的明英宗朱叫门。

大汉自汉武帝开始强盛,而明自明英宗开始衰弱。

而且最关键的是,汉时生产力低下,需要与民休养生息,积累钱粮,才能积蓄国力,北定草原。

但如今大明却根本就不需要。

大明自朱元璋开国之初起,从徐达到蓝玉、再到永乐,一直压着北方打,一直都是强盛的状态,而且永乐朝发动了那么多次战争,大明也一直保持着盛世的状态,并没有真到汉武帝后期因为打仗,搞的民不聊生的地步。

最多也就是朱棣缺钱的时候,昧着良心强卖了一些香料给官员勋贵而已。

发生这一切变化的原因,归根到底其实就是自宋以来,民间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商业变得极其发达,甚至是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都出现了。

再加上科举制的出现,让底层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改变。

但底层变了,上层的政治架构却还是汉唐那一套与民休养之类的小政府理念。

这在蓝武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了。

老朱之前废除宰相的办法也只是隔靴搔痒,根本就不解渴。

蓝武还是觉得不够,远远不够。

朝廷的权柄还是太小了。

特别是在地方上,士绅的宗主家法甚至比国家法度都管用。

蓝武觉得,朝廷的权柄若是不能延伸到乡村之中,那么士绅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士绅阶层,特别是那些从南宋传承下来,已经给元朝跪过一遍的士绅,便永远也学不会什么叫做爱国。

“说得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