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以配合调查的名义将他带回(1/2)
桌上的咖啡早已凉透,杯壁凝结的水珠顺着杯身滑落,在文件边缘晕开一小片水渍,他却浑然不觉——此刻,整个案件的脉络在他脑海中清晰浮现,从张校长的贪腐到刘海的中转,再到李娟的洗钱和文化公司的行贿,所有线索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人物:王伟明。
他反复核对材料中的时间、金额、涉案人员姓名,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与证据对应无误。当确认所有信息无误后,他抓起文件夹,快步走向上级领导办公室。走廊里的灯光在他身后拉长影子,每一步都踏得坚定有力,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关键行动蓄力。
推开领导办公室的门,郑建国将汇报材料双手递上,声音沉稳地汇报道:“领导,刘海、李娟和文化公司法人均已坦白,所有证据都指向王伟明。他涉嫌指使他人传递涉案资金、收受巨额贿赂,还通过家属账户洗钱,行为已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领导仔细翻阅着材料,眉头随着内容的深入而逐渐拧紧。他手指在“王伟明”的名字上轻轻敲击,语气严肃:“案情比预想的更复杂,王伟明身居要职,必须立即控制,绝不能让他销毁证据或串供。”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郑建国,“成立专案组,由你牵头,扩大调查范围,不仅要查清他在教育系统的问题,还要深挖他是否涉及其他领域的腐败。现在,立刻带人去市委办公厅,以配合调查的名义将他带回!”
“是!”郑建国立正敬礼,转身快步离开。走出办公室,他立刻通过对讲机召集核心队员:“各小组注意,立即集合,前往市委办公厅,目标王伟明,行动代号‘猎狐’!”
十五分钟后,三辆不起眼的民用轿车悄然停在市委办公厅大楼附近。郑建国身着便衣,带领四名侦查员走进大楼。大厅里人来人往,工作人员大多穿着整齐的正装,步履匆匆。郑建国目光扫过前台,拿出证件低声说明来意,前台工作人员虽面露惊讶,但还是拨通了王伟明办公室的电话。
“王主任,楼下有几位同志说需要您配合了解一些情况。”
电话那头传来王伟明沉稳的声音:“让他们上来吧。”
郑建国一行人乘坐电梯前往六楼。电梯上升的过程中,他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领,脑海中快速过了一遍应对方案——王伟明久居官场,必定心思缜密,不能打草惊蛇,必须先以“配合调查”稳住他,再逐步出示证据。
电梯门打开,走廊铺着深色地毯,吸走了脚步声,显得格外安静。王伟明的办公室在走廊尽头,门虚掩着。郑建国轻轻敲门,里面传来“请进”的声音。
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将城市景色尽收眼底,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书籍和荣誉证书,办公桌擦拭得一尘不染,文件分类摆放得井井有条。王伟明坐在办公桌后,身着熨烫平整的深蓝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正低头批阅文件。
听到动静,他抬起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眼神平静无波:“几位同志,找我有事?”他放下钢笔,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坐,要不要喝杯水?”
郑建国没有落座,而是站在办公桌前,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王主任,我们是市公安局的,有一起案件需要您配合调查,请您跟我们走一趟。”
王伟明脸上的笑容没有丝毫变化,他缓缓站起身,身高挺拔,气场沉稳:“配合调查是应该的,不过我手头还有几份紧急文件需要处理,能不能给我十分钟?”
“抱歉,王主任,时间紧迫,麻烦您现在就跟我们走。”郑建国的语气没有丝毫退让。
王伟明眼神微不可察地闪烁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他拿起椅背上的外套,慢条斯理地穿上,又对着办公桌后的镜子整理了一下领带,动作从容得仿佛只是去参加一场普通会议。“也好,早调查清楚,也能还我清白。”他淡淡说道,迈步走向门口。
下楼的路上,王伟明主动开口,聊起近期市委的工作动态,语气轻松,仿佛对即将到来的调查毫不在意。侦查员们默不作声,只有郑建国偶尔应和两句,目光却始终警惕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坐上车后,王伟明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双手交叉放在腹部,看起来十分放松。但郑建国注意到,他的手指在无意识地轻轻敲击膝盖——那是紧张时的细微反应。
车辆驶往警局的途中,郑建国拿出平板电脑,调出李娟的供述录音和文化公司的转账记录,递到王伟明面前:“王主任,听听这个,再看看这些记录。李娟已经交代,她帮你收受资金并洗钱,文化公司也承认多次向你行贿,通过她的账户操作。”
王伟明睁开眼睛,目光落在平板电脑上。起初,他的脸色依旧平静,甚至还微微点头,仿佛在听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但当听到录音里李娟说出“每次王伟明让我接收转账,都会让我转到亲戚账户”时,他的瞳孔微微收缩,放在膝盖上的手指猛地攥紧,指节泛白。
郑建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继续说道:“还有你让刘海在张校长案件中传递信息和资金的事,他也已经坦白。王主任,这些证据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你现在交代,还能争取宽大处理。”
王伟明的嘴唇抿成一条直线,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苍白。
接到郑建国传来的最新供词后,技术科根据最新供词,重新梳理了王伟明的通讯记录,
科长陈峰立刻召集骨干成员,将王伟明的通讯记录重新摆在案头——这份记录之前已筛查过三次,却因为实名号码的伪装,始终没能找到关键关联。
“重点查近三年的匿名号码,尤其是夜间通话、单次时长不超过30秒的记录!”陈峰将供词复印件拍在桌上,手指重重点在“未实名号码”几个字上,“刘海和文化公司法人都提到,王伟明联系他们时从不超过一分钟,还会刻意避开工作时间,这些都是突破口!”
年轻技术员小吴立刻调出通讯数据库,屏幕上瞬间布满密密麻麻的号码和时间轴。他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眼睛死死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异常数据。“科长,你看这个!”突然,小吴的声音打破了办公室的寂静,他指着一串无归属地的号码,“这个号码从三年前开始,每月固定联系刘海两次,每次通话都在15到25秒之间,时间全在凌晨一点左右!”
陈峰凑上前,目光紧紧锁定那串数字。他让小吴将号码与文化公司法人的通话记录交叉比对,果不其然,同一个未实名号码,也以同样的频率与文化公司法人联系,且通话时间总是错开刘海的通话日。“就是它!”陈峰的眼睛亮了起来,“查信号来源,看看能不能定位到具体区域!”
技术科立刻启动信号追踪程序,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如同瀑布般流淌。然而,对方的反侦察手段远超预期——信号每次出现都在不同基站之间切换,还夹杂着大量虚假定位。小吴盯着不断闪烁的信号点,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科长,对方用了跳频技术,还伪造了多个虚拟基站,很难锁定准确位置!”
“别急,”陈峰冷静地说道,“调取王伟明的出行记录,把他的活动范围和信号出现的区域比对,总能找到重合点!”
与此同时,另一组侦查员正在王伟明的办公室进行细致搜查。这间曾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办公室,此刻已被翻得略显凌乱。书架上的书籍被一本本抽出检查,抽屉里的文件被逐页翻阅,连办公桌的缝隙都用手电筒照了又照。
“队长,你看这个!”一名年轻侦查员突然喊道。他蹲在办公桌下方,手指抠着一个不起眼的暗格——那暗格藏在抽屉滑轨内侧,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侦查员小心翼翼地打开暗格,里面静静躺着一部黑色直板手机,机身没有任何品牌标识,屏幕蒙着一层薄灰,显然是长期隐藏的结果。
带队的张队长立刻戴上手套,将手机装进证物袋。“马上送技术科,恢复里面的删除数据!”
当这部手机送到技术科时,小吴刚通过出行记录与信号的比对,确认王伟明每次与未实名号码通话时,都在自己家或市委家属院附近。“科长,手机来了!”小吴接过证物袋,立刻连接到专业设备上。
数据恢复程序启动,屏幕上开始出现一片片碎片化的信息。起初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短信,但随着恢复进度的推进,一条条涉及项目审批和资金安排的信息逐渐显现。“找到了!”小吴激动地拍手,“这里有王伟明给文化公司法人发的短信:‘下周教育系统维修项目开标,按之前说的,让李娟走账’!还有一条是给刘海的:‘张校长那边的资金,分三次转,别留下痕迹’!”
陈峰凑到屏幕前,逐条查看恢复的信息。这些信息没有华丽的辞藻,每一条都简洁明了,却精准地记录着权钱交易的细节——哪个项目需要“照顾”,资金该通过哪个账户流转,甚至连如何应对审计的“话术”都有明确指示。
经侦部门的办公室里气氛紧张而压抑,一沓沓文件和数据报表铺满了桌面,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复杂的资金流向图表。
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和低声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交响曲。
负责此次资金流向追查的经侦小组组长林宇,紧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一条条错综复杂的资金线条,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
他已经连续奋战了好几个昼夜,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此刻丝毫不敢有半点懈怠。“继续深挖,每一笔资金都不能放过!”林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办公室里回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