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对弈论政(2/2)
刘墉赶忙跪地,道:“皇上重托,臣万死不辞。臣定当尽心尽力,查出真相,为皇上分忧。”
嘉庆帝扶起刘墉,道:“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声张,以免打草惊蛇。”
两人继续下棋,气氛却越发严肃。嘉庆帝边落子边说:“刘爱卿,如今边疆也不太平,那西北的叛乱虽已平定,但余孽未除,时常骚扰边境百姓。朕该如何是好?”
刘墉沉思片刻,道:“皇上,对于边疆之事,一方面要加强军事防御,巩固边防;另一方面,可采取怀柔政策,安抚当地百姓,分化叛乱势力。双管齐下,方能长治久安。”
嘉庆听后叹了口气说道:“刘爱卿,话虽如此。人人都知道先皇这天下号称盛世,可如今朕接手后诸多事务棘手难办,真让朕难以为之。”
刘墉手中的黑子在空中稍作停顿,缓缓落下,说道:“皇上,盛世易治,只因承平日久,国家根基稳固,政令易行。然而,人心难平啊。人皆有欲,欲望一起,便生出诸多事端。朝堂之上,官员们为了权势地位,勾心斗角;民间百姓,也会因利益纷争,不得安宁。”
嘉庆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忧虑:“那依爱卿之见,朕当如何安抚人心?”
刘墉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嘉庆:“皇上,为君之道,在于公正。亲贤远佞,以民为本。用人要明察秋毫,选拔贤能之士,让真正有能力、有品德的人入朝为官,为百姓谋福祉。同时,对于贪腐之辈,定要严惩不贷,以正朝纲。”
棋局继续,黑白棋子在棋盘上展开激烈交锋,恰似这朝堂上的风云变幻。
随着棋局的推进,嘉庆的思绪飘回到了往昔。“刘爱卿,朕记得在做太子之时,您便担任过皇子们的师傅,想必对朕也曾寄予厚望。不知在您心中,朕如今可有辜负当年的教导?”
刘墉听闻,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皇上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心怀天下。如今登基为帝,更是兢兢业业,老臣深感欣慰。只是这治国之路,犹如这棋局,步步皆需谨慎。”
嘉庆轻轻叹了口气:“朕深知责任重大,可有时仍觉力不从心。这朝堂上下,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事端。”
刘墉放下棋子,认真说道:“皇上,当年老臣教导诸位皇子,着重强调为君应具备的品德与担当。要善于倾听大臣们的意见,不可偏听偏信。遇到问题,需冷静分析,权衡利弊。在用人方面,更要做到人尽其才。”
嘉庆回忆起往事,感慨道:“那时师傅常教导我们要以史为鉴,如今朕每日处理政务,愈发觉得历史的厚重。前朝兴衰,皆有其因,朕定要吸取教训,不让大清重蹈覆辙。”此时,嘉庆盯着棋盘,似乎在棋局中看到了大清未来的走向。
“刘爱卿,朕近日在考虑官员任用之事。朕咨询您,那嘉庆六年殿试第一名进士顾皋若当知府,您回朕‘尚可’,这其中可有深意?”嘉庆的目光紧盯着刘墉,试图探寻他心中真实的想法。
刘墉微微欠身,说道:“皇上,顾皋才华出众,学识渊博,自是有其过人之处。然而,知府一职,不仅需要学识,更需具备治理地方的经验和能力。老臣回‘尚可’,一则是肯定他的才学,二则也是提醒皇上,在用人之时,要全面考察,不可仅凭一时之印象或一次科举成绩便委以重任。”
嘉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爱卿所言极是。这用人之道,朕确实需要更加谨慎。朕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可如何才能真正选拔出贤能之士,为朕分忧,为百姓谋福呢?”
刘墉思索片刻,说道:“皇上,选拔人才,需不拘一格。不仅要从科举出身的人中挑选,对于那些在地方上有治理才能、口碑良好的吏员,也应给予晋升的机会。同时,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官员进行考察,对于政绩卓着者予以嘉奖,对于庸碌无为甚至贪腐者,坚决予以惩处。”
嘉庆拿起一枚黑子,缓缓落下,说道:“朕明白了,这就如同下棋,每一步棋都要深思熟虑,每一个棋子都要放在合适的位置,方能掌控全局。”
棋局逐渐进入尾声,胜负已初见端倪。“刘爱卿,朕还有一事,一直萦绕心头。当年皇阿玛明知和珅贪腐,为何却迟迟不处理他呢?”嘉庆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刘墉轻轻叹了口气,说道:“皇上,这其中缘由复杂。和珅此人,虽贪腐成性,但在某些方面确有其才能。他善于揣摩圣意,办事能力极强,你皇阿玛在许多事务上确实需要他的辅佐。而且,和珅党羽众多,在朝堂上盘根错节,若贸然处置,恐引发朝堂动荡。再者,你皇阿玛花钱如流水,他可不想交给后世之君一个国库空虚的大清。留着和珅,有让后世之君,用以充盈国库之意。另外你皇阿玛就是在给后世之君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举铲除和珅及其党羽,既能充盈国库,又能确保朝廷的稳定。”
嘉庆豁然开朗,说:“这么说是皇阿玛故意留给朕来查办与他。只是,和珅倒台后,朕发现朝堂上仍存在不少隐患,一些官员依旧不思进取,结党营私。”
刘墉点点头:“皇上,这正是整治吏治的关键所在。要彻底清除和珅余党带来的不良影响,还需皇上持之以恒地整饬官场风气,树立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
此时,棋局结束,嘉庆略胜一筹。但两人的心思显然都不在这棋局的胜负上。
“刘爱卿,今日与您一番畅谈,朕受益良多。还有一事,朕听闻漕政弊端丛生,爱卿对此有何见解?”嘉庆将话题转到了漕运之上。
刘墉神色凝重,说道:“皇上,漕运乃国家命脉,关乎京师的粮食供应和经济稳定。然而,如今漕运中漏洞百出。漕运官员与地方势力相互勾结,克扣漕粮,中饱私囊。而且,漕运过程中损耗巨大,船只维修、运输费用等开支不合理,导致漕运成本居高不下。”
嘉庆眉头紧皱:“如此严重,那该如何解决?”
刘墉胸有成竹地说:“皇上,首先要加强对漕运官员的监管,选派清正廉洁、有能力的官员负责漕运事务。建立严格的漕粮验收制度,防止克扣现象发生。再者,要对漕运的各项开支进行详细核算,削减不必要的费用,提高漕运效率。同时,可以鼓励民间参与漕运,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漕运官员的垄断。”
嘉庆听后,深以为然:“爱卿的建议甚好,朕会尽快安排下去,务必整治好漕政。”
夜已深,刘墉起身告辞。嘉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敞亮了许多。要以此次与刘墉的交谈为契机,大力整顿朝纲,开创大清的新局面。而这紫禁城的夜晚,在这场君臣论道之后,似乎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