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神奇的金属(1/2)
“神奇,你们看这鼎表面的图案,给人感觉是会变化的。”围观的人看了之后,不由发出感叹。
“这就是九州鼎的奇异之处。”沈世杰说道。
他见过豫州鼎,见识过九州鼎的神奇。
尽管如此,再次看到后,还是震撼。老祖宗的有些工艺,现在的技术都破解不了,这才是最牛的。
看到这,几乎所有人都能肯定,这便是失传的九州鼎之一。
“你们发现没有?这鼎明明是金属的,但为什么泡在海底那么多年,一点事都没有?”有人不解。
要知道,在海水里,金属是最容易被腐蚀的。
然而,九州鼎竟然抗腐蚀,也不知道那是什么金属。
按理说,九州鼎就是青铜鼎。青铜虽然是多种金属融在一起的,抗腐蚀能力的确要比普通的铜铁要强一些,但也有限。
有些青铜器保存不善的话,还是会被腐蚀得面目全非。
“可能是配方不一样,就好像勾践剑,同样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剑,但完全没有生锈,而且依旧锋利。”有考古人员说道。
至于越王勾践剑不生锈的秘诀,已经被他们破解出来。
他们考古的都知道,勾践剑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
在古代,这应该算得上黑科技了。
其实,我国古代的黑科技还有不少,很多人没有留心而已。
比如榫卯技术,不用一根钉子,故宫撑了600年。
榫卯的精髓是“以柔克刚”。
凸出来的“榫头”插入凹进去“卯眼”,中间留一丝缝隙,地震时能通过微小位移抵消冲击力。
最复杂的“斗拱”结构,一个节点就有十几种榫卯咬合,能把屋顶重量均匀分散到柱子上——相当于给建筑装了“避震器”。
还有战国时期的“机器人”,《列子·汤问》里记载过一个“黑科技”:鲁国木匠偃师造了个木甲人偶,能唱歌跳舞、摇头晃脑,甚至会向人抛媚眼,把周穆王都看呆了。
鲁班制作的木鸟、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等等。
好多东西,现在根本复刻不了,所以现在的“专家”只能说那是假的、虚构的,根本不存在。
实际上,是后世人弄不出来,觉得以现在的科技都搞不出来,古人怎么能做出来?就下意识认为是吹出来的。
“是呀!或许,这九州鼎有我们没见过的成分,所以才会有这种功能。”有人附和。
金属本就有很神奇的存在,比如记忆金属,不管弄成什么形状,它最终会变回原来的样子;比如镓,其他金属只要碰到它,都会变得很脆弱,一捏就碎;再比如铯会爆炸,简直比炸药还不稳定……
所以,当看到九州鼎的神奇后,大家都下意识认为是金属的缘故,或许含有特殊的金属,才会出现这种“奇观”。
具体如何,还要后续的研究才清楚。
“剩下的,还打捞吗?”有人问道。
通常来说,这种古沉船,即便是整体打捞出水,也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么一来,就增加了很多成本。
“剩下的,就交给其他人负责好了。”金教授说道。
后面的打捞工作交给普通的水下考古队就行,不用他们继续跟进。
至于是将宝物打捞上来,还是整条沉船打捞,他不再过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