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死鸟(1/2)
“退下吧。”萧浔让闻谦退下后,指打开紫檀木盒,里面放着十份誊录工整的考卷,墨香混着宣纸的清润气息漫开。
他取过最上方一卷,缓缓展开,经义部分引经据典精准,策论聚焦农桑水利,条理清晰得无可挑剔,诗赋亦清丽合规,悼挽之情内敛得体,只是通篇读来,虽无半分差错,却少了些直击人心的力量,似是过于拘守规制,失了些性情流露。
萧浔提笔在卷首批注“经义合规,策论务实,诗赋得体,唯少性情”。
将卷子搁在案角,随即取过第二卷。
这一卷是顾昇之作,开篇经义便见锋芒,虽不及前卷阐发通透,却也逻辑严谨、论据扎实,尤其对“守成与革新”的辨析,敢言人之所未言,透着股少年人独有的锐气。
策论聚焦边防革新,“精兵简政、产学研结合”的主张大胆独到,既切中边患症结,又具实操可能,字里行间满是报国热忱与敢为天下先的魄力。
诗赋《怀稚》情感浓烈却不失分寸,辞藻凝练,将对早逝皇子的惋惜之情抒发得真挚动人,自有一番沉郁顿挫的力量。
萧浔逐字细阅,指尖在“精兵简政”四字上稍作停顿,眼底闪过一丝赞许,随即提笔在卷首批注“锐气十足,格局开阔,堪当重任”。
将卷子放在一旁,又取过第三卷。
第三卷的经义阐发精妙入微,援引典籍信手拈来,逻辑缜密到无可挑剔,堪称经义典范。策论聚焦地方治理,细节详实、思虑周全,提出的“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之策贴合民生,务实可行。
诗赋清丽典雅,韵律工整,悼挽之情内敛深沉,虽无惊才绝艳之笔,却处处透着稳妥得体。
萧浔颔首,提笔批注“经义精当,务实稳慎”。
此时窗外日影已升至正中,殿内光线愈发炽烈,暖意透过窗棂漫进来,混着案上墨香,添了几分慵懒。
刘永顺见萧浔放下朱笔,俯身轻步上前,躬身禀道:“陛下,已至午时,御膳房已备好午膳,是否传膳?”
萧浔揉了揉发胀的眉心,目光扫过案上余下的七卷答卷,语气平淡:“传吧。余下的卷子,午后再阅。”
刘永顺躬身应诺,轻手轻脚地退出去传膳。
不多时,四名身着素色宫装的宫女端着描金漆盒鱼贯而入,在殿侧的花梨木小几上依次布膳,清炒豌豆尖脆嫩欲滴、蟹味菇扒笋片、凉拌鸡头米配莲子、酱焖山药......
萧浔在小几旁落座,开始用膳。
他刚用没多久,殿外忽然传来侍卫急促的阻拦声:“站住!养心殿无召,不得擅闯!”
“侍卫大哥,还请通融!是永福宫急事,关乎皇嗣安危,耽误不得啊!”小太监着急的声音传进殿来。
刘永顺忙走了出去,就见一个小太监跪在阶下,沉声问道:“怎么回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