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小妾(2/2)
“多谢陛下看重。”谢知意顺势在他身旁坐下,“只是这案子如此棘手,妾身就怕才疏学浅,万一帮不上陛下,还请陛下海涵。”
“此事尽力便好,即使无果,朕岂会怪你?”萧浔柔声安抚她道。
随即萧浔神色凝重,将钱员外一家惨遭灭门的惨祸,以及现场门窗完好无损、疑似熟人作案,书房账册还被恶意撕页等关键情形,条理清晰且言简意赅地告知了谢知意。
谢知意静静聆听,待萧浔讲述完毕,她微微垂眸,陷入短暂沉思,片刻后,轻声开口:“陛下,妾身对断案之道一窍不通,可单听陛下此番描述,便能察觉这案子疑点重重、蹊跷万分。妾身斗胆,想细细瞧瞧那卷宗,说不定能从中寻出些许端倪,为陛下分忧。”
萧浔微微点头,扬声将守在门外的刘永顺唤起来,吩咐他道:“去,把钱员外一案的卷宗速速取来。”
刘永顺赶忙领命,脚下生风般匆匆离去,不过片刻,便抱着卷宗小跑折返,恭恭敬敬呈到谢知意面前。
谢知意逐页翻阅卷宗,许久后,她轻轻放下卷宗,秀眉紧蹙,眼眸低垂,神色间满是不解与思索。
萧浔目光敏锐,瞬间捕捉到她的异样,关切问道:“爱妃,心中若有想法,尽可直言,无需顾虑。”
谢知意迟疑片刻,说道:“陛下,这事儿说起来实在微不足道,妾身也拿不准讲出来是否有用。”
“但说无妨,有用无用,一听便知。”萧浔眼中满是好奇,那卷宗他反复研读多次,并未瞧出异样。
“妾身在市井街巷听闻,钱员外的小儿子,半年前曾豪掷千金,为城中颇负盛名的花魁赎身,而后更是大张旗鼓将人接入府中做妾。可妾身查看卷宗,上面提及府中众多内眷,却独独对这位花魁只字未提,仿佛此人从未在钱府存在过一般。”谢知意缓缓说道。
萧浔听微微一怔,此前,众人的注意力皆聚焦在账册、密室构造、作案手法等关键线索上,竟真的忽略了内宅之中还有这样一位被“遗忘”的妾室。
“爱妃,你这一番话,犹如拨云见日,提醒了朕,这案子或许就与这花魁的‘消失’脱不了干系。”萧浔满眼赞许,“爱妃心细如发,竟能从这等细微处发现端倪,实在令朕刮目相看。”
谢知意微微欠身,谦逊回应:“陛下过奖了,女子向来关注琐碎小事,能为陛下分忧解难,是妾身莫大的荣幸。”
萧浔转头,再次吩咐刘永顺:“速去传信给越安知府,命他即刻全力彻查钱员外小儿子那位花魁妾室的下落。从她身边伺候的丫鬟、仆人入手,案发前后,但凡与她有关的一举一动,都要查得清清楚楚,一丝一毫都不许遗漏。”
“奴才遵旨。”刘永顺领命后,快步离去,执行任务。
随后的几天,萧浔继续督查官员们尽快破案,而谢知意日子清闲得有些乏味。
偶然听闻越安古法酿酒的趣事,瞬间来了兴致,决定去越安城那久负盛名的女子酿酒坊瞧瞧。
一进酒坊,就闻到馥郁醇厚的酒香,还有裹挟着谷物发酵特有的微酸气息。
坊内的墙角边,一排排酒缸整齐排列。
酒坊女管事见谢知意的目光落在,从马车上搬下来的一篓篓青梅上,笑道:“四月青梅上市,这一个月酒坊酿的都是青梅酒。我们都是依时令酿酒,春酝青梅,夏浸杨梅,秋酿桂香,冬煮屠苏。春日青梅初熟,酸涩中带着清甜,最宜入酒;夏日杨梅饱满多汁,果香浓郁,酿成酒后消暑解乏;秋时金桂飘香,以桂花酿酒,馥郁芬芳;冬日天寒,用多味药材合制屠苏酒,暖身又祈福。如此,方能将四季的风味与美好,皆封存在这一坛坛佳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