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黄泉路上起国号(2/2)
后世满清的“圣祖”康麻子庙号,更是偏离礼制,完全是野路子,还有康麻子他爹的“世祖”也是纯属自抬身价。
古代帝王定庙号,向来有“祖有功,宗有德”的严格规矩。
江宁却是犯了难,朱兄指名要“祖”字庙号,太祖、高祖是别想了。
他是合法继承皇位,而非太祖老朱那样白手起家。
世祖的含金量也不低,却要求在前朝基础上建立新朝或承上启下开创断代,比如东汉光武帝刘秀,可大明朝从未亡国断代,朱兄显然不符合条件。
如此一来,正统体系中只剩“中祖”,其含金量仅次于太祖、高祖、世祖,难度却也相当变态。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唯一有机会拿下中祖的便是汉昭烈帝刘皇叔,可惜他运气差了些,未能三造大汉,不然刘皇叔可就能上个汉中祖的庙号了。
如今朱兄虽有拨乱反正、力挽狂澜的中兴之功,可大明并未断代,缺了“开创再造”的功绩。
难道要给他上个类似满清康麻子的“圣祖”庙号?
江宁赶忙摇头否决,自己的朱兄也是讲究人,可不是那些不懂华夏礼制的蛮夷,搞街边撂地的野路子?
想到这里,他只觉得一阵头大。
就在这时,房门被敲响了。
江宁起身开门,见温体仁满脸笑意地站在门外,便略带疑惑地问:“老温,有事?”
温体仁笑道:“侯爷,袁阁老到了。”
江宁心中一喜:“太好了!”
温体仁看着他,笑道:“侯爷方才似有愁容,不知所为何事?”
江宁直接将朱由校的信递了过去。
温体仁看完,惊得嘴巴大张,能塞下一个鸡蛋。
随后,江宁笑着问:“老温,我知道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如今陛下一心想要个带‘祖’字的庙号,这事不好办啊,你可有办法?”
温体仁赶忙摇头,小声道:“侯爷,这话可不能乱说!
陛下正值年轻力壮,咱俩私下研究他的庙号,传出去便是大不敬之罪。
陛下自己可以私下琢磨,咱们做臣子的,绝不能提及,起码现在不能。
真要研究,咱们也只能研究咱们自己的。”
江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再纠结此事,毕竟大明朝那么多吃皇粮的,轮不到自己操心,回头让朝堂上的文官们想办法便是。
随后,他与温体仁一同前去迎接袁可立。
二人赶到城外时,袁可立的队伍恰巧抵达城门。
三人见面,一番嘘寒问暖后,江宁将袁可立请入兵部衙门,带到自己暂居的无事堂。
袁可立抚着胡须笑道:“侯爷啊,前些日子收到徐宏基起兵谋反的消息,可把老夫吓坏了,没曾想短短时日便被你平定,你还真是有两把刷子!”
江宁尴尬地笑了笑,并未多言,随即让人把郭允厚也请了过来。
四人凑到一起,便切入正题,朱由校让他们几个拿出整顿南京及南直隶的章程。
只见三人都看向江宁,他微微一愣,开口道:“袁阁老、老温、老郭,你们看我做什么?
有话尽管说便是。”
袁可立抚须笑道:“侯爷,咱们先议南京的整顿之事。
此次勋贵谋反,靠的便是南京这二十多万兵马,你又是五军都督府中军左都督,不如先说说你的看法?”
江宁略作思索,正色道:“既然如此,那本侯便说几句不成熟的看法,若有不妥,还请诸位查漏补缺。”
三人笑着点头。
江宁继续道:“徐宏基等反贼之所以敢图谋不轨,无非仗着手中几十万兵马,以及在南京经营两百余年的威望。
按太祖洪武年间的规矩,官员不得在本省任职,可将领士兵却不受此限,所以南京的士兵多是南直隶本地人。
他们远离朝堂,又受徐宏基等久居南京的勋贵影响,才会跟着起兵谋逆。
说到底,是朝廷丧失了对南京兵马的掌控力,再加上勋贵世镇南京的弊端,才酿成此次事件。”
“所以本侯的想法是,对南京京营、长江水师、城外八卫全部进行削减。
这些兵马加起来,再算上三万城防军,足有二十八万之多。
如今京师京营四营十二卫合计才二十万,却全是精锐。
反观南京这二十八万,多是酒囊饭袋或老弱病残。
因此,本侯打算将南京京营削减至五万,长江水师也减至五万,城外八卫尽数裁撤,只保留三万城防军,水陆合计十三万兵马。”
“同时上奏陛下,重开南京五军都督府,这十三万兵马全归其管辖,但南京五军都督府需受京师五军都督府管辖。
再由朝廷选派三位武将或勋贵挂右都督衔,坐镇南京掌控兵马,五年为一期,到期轮换。
而且重新整编的十三万兵马,全部从其他省份招募抽调,按北方练兵的标准组建,严禁本省参军。
这样一来,士兵皆非南直隶本土人士,即便有心怀不轨之徒想造反,他们也得掂量掂量。
另外,从京师京营抽调将领作为骨干,重新组建这十三万兵马。
几位意下如何?”
在场三人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毕竟江宁是京师五军都督府中军左都督,属武将领军核心人物,他的安排确实能将武将造反的风险降到最低。
京师五军都督府对南京五军都督府有绝对掌控权,且每隔几年轮换主将,可确保武将不会在南京形成地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