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 > 第383章 你说,街头那些木桩上挂个绳子是干嘛的呢?

第383章 你说,街头那些木桩上挂个绳子是干嘛的呢?(2/2)

目录

在夏清瑶的阐述之中,大秦亏着本的在救助这里的百姓们。

但秦北省的问题还在,现在只是好过了一点,却不代表一直都能好过。

解决不了问题的本质,就算是大秦,迟早有一天也会入不敷出,弹尽粮绝。

好的,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秦北省走到今天这一步,一定是有人做错了事情才导致的。

大秦是来拯救他们的,大秦想要让民众们活,大秦没错。

民众们虽然无知,但他们都是受害者啊,能说民众有错吗?

所以,大秦没错,民众也没错。

那么是谁错了呢?

民众们悟了,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是以前的大梁错了。

是曾经那些大梁的官老爷们错了。

就如同今早被处决的县太爷,田不愁一样。

是他们错了,除开他们之外,所有和田不愁有勾结,站在一条线上,不断压榨他们,抬高物价,吃人血馒头的商贩们也错了。

一时间,所有的矛盾都找到了答案。

无数民众们怒火冲天。

“那帮该死的家伙。”人群中,一个老人用力的杵着拐杖,眼神之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

他看向周遭的人们:“各位,我说呢,就在不久前有人找到我,和我说什么官府售卖的粮食是有限的,我们也就这几天能买到粮食,过不了多久官府也会断粮。”

“倒不如将我们低价买的粮食卖给他们,他们能给我们换更多实惠的口粮,现在看来,这是阴谋!”

老人一席话,立马炸出了更多的人。

“也有人找我了,说是三斤麸糠,换一斤精米,我还想着很划算来着,换了家里就能多吃两顿。”

“也找我了,我还认识那个人,就是城西粮铺的伙计,我们家有五口人,一天能买五斤粮食,他说能给我们多换一些,五斤粮食能换十七斤麸糠呢。”

人群们纷纷响应。

大家一对账才发现,原来今天几乎来买官府特价粮的人都被各大粮商的伙计找上门过。

这很明显是要大肆收购粮食啊!

夏清瑶也在台上附和着说:“没错,大家想一想,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们每一个粮商的仓库里不是堆满了粮食?”

“在你们饥寒交迫的时候,价格可曾下滑过一个铜板?”

“非但没有,还变相的加价!”

“我们想要抛售低价粮,迫使他们也跟着降价,但他们不愿,宁愿私底下大肆收购你们的粮食也不愿意降价。”

“这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等到官府支撑不住的那一天,在出来大肆收割你们的血汗钱吗?”

炸了!

现场的气氛彻底炸了。

有了夏清瑶的引导,民众们彻底看清楚了现实。

亏他们刚刚还认为,那些商贩们还不错,用好数倍的糙米,麸糠等东西来换手里的粮食。

能让民众们多活几天,多吃饱几顿饭。

但现在看来,这哪里是不错啊?这明明就是想要他们的命啊!

现场效果很好,民众的情绪已经被彻底唤醒,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在整个宁安县城内传开。

随着民怨不断沸腾。

到时候,大秦就算是不想对那些黑心商贩动手,民众也会强烈要求大秦为他们出头。

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意识到民意的威力。

那些贵族,商贩,官员等。

在他们的意识之中,民众?不过是一些愚昧无知之辈,说什么就信什么。

能有什么力量?

然而,很快他们就会意识到,民众如水,可以蕴养万物,同时也能毁灭万物!

宁安县城的一座府邸内。

几个衣着华丽的商贩已经关上门商谈了一天时间了。

他们便是现如今宁愿县城内的三大粮商,以及一名从外地而来的棉花商人,还有各领域的其他商人。

宁安县城换了天,原本大家的坚实合作伙伴田不愁被当街斩首。

现在脑袋还挂在城门之上,风吹日晒的。

这也预示着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那就是新来的官府不好搞。

这些商人们想要向以前那样,只要定期孝敬孝敬县太爷,就能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作威作福的好日子似乎要结束了。

他们可不愿意这样,所以,在目睹田不愁被砍头后,一行人便来到了这里开始商量对策。

商人,与官府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商人想要赚钱,就必须要依靠官府。

而官府也要依赖这些商人。

“所以,我们必须要和这个新的大秦接触一番,但可以预想的是大秦的态度可能不会有多好。”

“今天他们甚至还开始抛售低价粮食,这是想要和我们对着干。”

城西粮商朱正开口道。

“一座小小的县城,他们能投入多少?”城南粮商杜良哲摇了摇头,并不在意。

“说的没错,这大秦我打听过,是南边的国家,有点实力,但他们刚刚打完一场战争,刚接手大梁,要管的地方多了,到处都在饿死人,他们怎么可能管得过来啊,我看啊,这大秦是来给我们送福利的。”城东粮商孙良才笑了笑。

说着他看向众人:“这五枚铜币一斤的粮食,我们大肆收购进来,等到官府无力支撑的那一天,转手一卖,几十上百倍的利润啊!”

说着他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甚至觉得这大秦来反而还是一件大好事。

要知道,整个原大梁境内的粮价都在飞涨,大秦怎么可能管得过来?

这种抛售方法,他大秦能有多少粮食敢这么挥霍?

想想都不可能!

城西粮商朱正看了一眼孙良才,心中也觉得有道理,只是,总有那么一种不祥的预感。

摇了摇头:“不管如何,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是要收敛一些,新政权的到来,代表的是新秩序。”

“这大秦的秩序能否打破宁安县城的规矩……还需要在观察观察。”

其余几人显然对朱正的话语并不放在心上,现如今大秦大肆抛售粮食,这可是抄底的好机会,天知道这种事情还能持续多久?

在这个节骨眼上收敛一点?

那岂不是将钱往外推吗?

不过他们也没有劝诫朱正,反正你想收敛就收呗,你吃少了,菜就多了,其他人就能多吃点。

何乐而不为呢?

这场会议,几人也没商量出个什么方法,聚在一起,每一个人都有私心,没办法。

最终不欢而散,聚集起来的商人们各回各家。

“诶?这前面什么时候多了一些木桩子?”孙良才坐在马车上,马车摇晃之间,他突然看见了回家路上天天都要经过的街道尽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了五个木桩子。

这些木桩子是两根拼接而成的,呈现‘7’这样的形状插在地上,每一根的前端还垂下来一根粗麻绳子。

赶马的家丁也很是疑惑:“不知道啊,今天来的时候还没有呢。”

孙良才下了车,来到木桩前,拍打了一下木桩:“嚯,用料挺结实的,这木头也不是一般木头,还算值两个钱。”

“这难道是官府新建的?”他思索着。

突然眼睛一亮!

有意思,真有意思,这大秦来宁安县城,简直就像是在做慈善一样。

指不定这玩意有什么特殊用处吧。

孙良才对于官府拿这玩意干嘛不感兴趣,他对官府要建造这东西有兴趣。

他在不远处的山林里可是承包了一片林子,之前就打算进军木材业,现在既然官府要,那……说不定可以和官府谈合作!把这门生意承包给他,岂不是能大赚特赚?

有搞头,简直大有搞头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