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凯洛伦,开局半艘至高无上号 > 第28章 舰队战(三)

第28章 舰队战(三)(2/2)

目录

“长官,敌军舰队开始机动。”

观测军官的报告声传入多尔曼的耳朵。

他挥挥手表示知道了,一言不发地盯着全息指挥盘。

在那模拟当前宙域的全息影像图中,代表敌军舰队的图像已然开始运动。

“它们要做什么?”

多尔曼有些焦虑又带着些期待地紧盯敌舰队动向,他既希望于敌人按照他所预判的模式行动,又担心万一它们没有按照常理出牌,麾下战斗群没有制衡的手段。

好在接下来舰员的报告与全息影像模拟的捕捉画面似乎是让态势明朗起来:“敌舰队开始加速,向我方向直插而来!”

剩余的约一百九十余艘敌舰,以一百一十余艘小型舰在前,剩余七十余大型战舰在后的“拳头”阵型,向第一秩序舰队发起了冲锋!

“果然!!!”

多尔曼的内心涌起一阵狂喜:“我是对的!”

敌舰队明显是不准备继续无休止的消耗炮战,准备以近距离突击来弥补火力和防护上的劣势!

但短暂的情绪上涌之后,新的问题摆在他面前——除了硬碰硬,此刻竟没有更好的办法应对敌军孤注一掷的突袭。

诚然,任何一个接受过完整海军战斗理论教育的海军指挥官都知道:火力优势下,面对敌舰队“企图贴脸”的突击行动,标准应对措施为“快速后撤,并持续反击,以消耗敌军进攻势头。”

但唯独在围绕某些高价值静态目标的防御战中不能适用。

这并不是说在防御天体轨道节点、大型空间站等诸如此类目标时执行舰队标准反突袭战术就一定会输掉战斗,相反,很多时候这仍是最优的战术部署。

但问题是如果防御战的任务是保护某些高价值目标,那么即使是短暂的后撤、让出有利位置的举动也会为敌军近距离接触防御目标带来更多的机会——换句话说,对防御者来说便是成倍的风险。

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达成战斗胜利但战役目标却未能完成、甚至是功亏一篑的“苦涩结局”。

而对于多尔曼来说,此刻便是这样的情形。

根据先前的简报,担任矿业殖民地安保职责的陆军171团与汤谷集团下属近3000名员工、以及四万余那些所谓的“民间非法走私者”。

这些人绝大部分位于北部半球N9区半岛位置的矿业殖民基地与南半球S13区一座被那些走私者俘虏称作“桥头堡市”的大型殖民地中。

别误会,多尔曼虽然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冷酷无情”、视人命为草芥的旧帝国军官,但也绝非是心存妇人之仁的伪善者。

作为一名指挥官,他的全部工作便是全力保证既定任务目标的实现,而在这一大前提下,如果有可能,还得尽力减少损失。

这一点多尔曼非常清楚。

故而他不可能在尚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将轨道控制权拱手让出,毕竟谁又能说秩序的重要资产呢?

“通知陆军,迅速避开可能遭受轰炸的交战区域。”多尔曼快速施令:“全舰队...接近战准备。”

命令发布后,此刻无论职务高低,正奋战在ST-143战斗群不同舰船、不同岗位上的许多官兵们闻言表情都变得严肃,每一艘船内部气氛也更加凝重。

因为他们知道,接下去的战斗不会再有太多什么花里胡哨的操作余地,他们将与敌人正面对决,短兵相接。

而在这个时候能抹平敌我数量差距的除了相信己方优势技术装备,还需要发扬两种极为关键的、往往是决定胜负最后一手的优秀品质——诚如战斗群旗舰舰命所寓意的那样:

勇气,与韧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