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舰队战(二)(1/2)
第一波碰撞在瞬间爆发。
仿佛是对其先前“绿色光雨”的回应,没有任何试探,数以百计由等离子能量团构成的暗紫色光弹,如同疾风骤雨般砸向了组成防御阵型的第一秩序战斗群。
密集的弹幕中,有不少光弹与先前偷袭的护卫舰所发射的规格一致,但其中还夹杂着许多能量纯度更高、密度更大的高浓缩能量团。
而现在,第一秩序舰队赖以横行这片陌生宇宙开疆拓土,并为之骄傲的护盾技术将要迎接自从穿越日以来最为严峻的一次考验。
凶猛的紫潮在距离第一秩序战舰舰体表面停滞继而散成一团团光晕,幽蓝色的能量屏障在外力施压下不时闪烁出模糊的轮廓。
“整体护盾功率...下降至79.8%,但发生器运作良好,持续充能中。”损管军官汇报的声音透着一丝惊讶。
指挥甲板上,背着手的多尔曼脸色凝重。
经过计算机测算,来自于对面阵中的那艘远远躲在后方、体型最大、被推定为敌阵旗舰的战舰舰艏所发射的高浓度等离子球所释放出的能量已经达到单发重型涡轮激光炮的10倍,而其余那些接近一公里长度的大船所发射的炮弹威力也已经达到了单发涡轮激光炮的3-5倍。
虽然威胁最高的“旗舰”只有1艘,但其他的公里级大船在剩余的二百多艘敌舰中仍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数量。
也就是说对面单次投射的火力已经持平甚至超过一艘星战银河主力舰的水平了。
这样的火力哪怕是勇毅号本身的护盾,也坚持不了太久。
万幸,多尔曼的预判发挥了作用。
“堡垒”阵型,顾名思义,即为第一秩序在重组舰队计划后为了配合新式战舰与战斗群编制所开发的一种新式防御阵型。
尽管五年来第一秩序的扩军计划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不得不承认很长一段时间,军队,尤其是海军仍然要被迫适应兵力不足的问题。
在这样形式下,走“小而精”路线的新式战斗群编制因其灵活性与泛用性得到最高统帅部与海军司令部的青睐,而相应的,许多旨在提供战斗群战场生存率与战斗质量的实验性技术被相继投入使用,并围绕这些技术特点,一些新的战术也被开发出来。
“堡垒”阵型便是其中最代表性之一。
所有配套帝国III级歼星舰的舰船全部加装了新式的可扩散实验性护盾(注释1),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旗舰可以通过连通整个战斗群的作战数据链将各舰护盾扩散度与功率由中央计算机进行统一调配、彼此耦合,以此将整个战斗群的防护化为一个“整体”,以显着提高防御效率。
——但有得必有失。
受限于护盾发生器功率,即使是主力舰级别的战舰扩散度也是极其有限的。如果强行将覆盖于舰体表面的护盾“撑”得太开,那么将消耗太多能量从而导致护盾本身强度的下降。
因此,作战条例要求当一个编制内的舰船展开“堡垒”阵型时,所有舰船都需要拉近相互间的战术距离到一个“极近位置”,通常从数十公里乃至数公里不等。
而当这样一个如同“海洋生物集体抱团”般的密集球形阵构成时,受到射界影响,火力输出自然是比传统的炮击横/纵队削弱不少。
而作为战斗群中体型最大、护盾功率最强的战舰,旗舰勇毅号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堡垒”的阵眼,吸收了绝大多数敌方命中的火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