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抵近侦查(2/2)
她屈起指节在战术目镜侧面敲击两下,亮黄色的AR投影立刻将前方60米处正慢速移动的实体高亮显示在视网膜上——探测机器人如同一只变异水母,此刻正漂浮在十数米高的茂密树冠之中,用那细长的多功能操作肢扒开垂落的螺旋叶片,金属外甲间泛起的光学迷彩让它几乎与周围的绿色融为一体。
“灰獾-3报告,电磁环境良好,侦测到密集短波信号。”趴在腐殖质层里的通讯员抹了一把被露水打湿的全覆式面罩,包裹在战术手套内的手指抹过便携式数据板:“这里的短波信号密度比1小时前暴涨400%,附近一定有人类定居点。”
雷普莉抬头看了一眼被树冠分割的天空,这颗星球风景宜人,但磁场太过混乱,否则地轨道卫星和高空无人机便能轻易搞到上面要的情报......当然,如果是那样,就没有他们这些侦查部队的用武之地了。
她用指腹摩挲着胸前F44AA-2型脉冲步枪的陶瓷扳机护圈——“AA”代表的是“自动瞄准”,“2”则代表着其属于改进后的子型号。升级后的中控芯片极大改善了上一代易于故障的辅助瞄准系统,代价是弹容量从450发下降至200发。
这把枪,还算上身上这套“可密闭式多功能战术护甲”,都是正儿八经的、连曾经殖民陆战队都用不上的专供维兰德PMC精锐的“高级货”,但自从维兰德公司倒台后,这些东西就如不要钱一般被迅速成堆地送到新生的第一秩序陆军手中,迅速将他们武装起来——虽然这些玩意儿正在迅速过时。
雷普莉已经提前知晓希克斯所部换装爆能武器的“内部消息”了。
好在组织也没有完全忘记其余的部队。
作为171团的“尖刀”,她所在的侦查排装备了2支最新换装的“大宝贝”——FWMB-10K型重型爆能枪,不过按照陆战队遗留下来的习惯,大兵们私底下还是喜欢叫它“爆能机枪”。
这种外星“亲戚”们带来的曾被认为只存在于科幻电影和国家某些秘密实验室中的单兵定向能武器甫一亮相便在试射中惊掉了一众陆军官兵们的下巴:最大输出功率攒射下一台作为标靶的M-40主战坦克在不到4秒内便被融成一团扭曲废铁。
这种火力下,“自瞄”不“自瞄”,已经无足轻重了,更何况其重量足以让一个无外骨骼或机械辅助臂的士兵轻易使用,雷普莉每次用它进行射击训练,都会忍不住想到:如果当年在LV-426时,她的手里有一把这家伙,情况是不是就会完全不同。
像这等能轻易反装甲的“杀器”,整个171团也不过到货了8支,而作为此次侦查行动的主力,雷普莉的排就被分到了两支,团部对此次抵近侦查行动的重视程度毋庸置疑。
此刻,以雷普莉为中心,侦查排的14名士兵采用'猎犬-7'标准丛林渗透队形,分为4个三人小组,手持生命探测器的尖兵走在队伍前列,跟随着探测机器人的踪迹。
“保持频道静默,蝮蛇-7切到第三频段。”
雷普莉对着颌骨传导麦克风下令,目镜左上角突然跳出的生物热源警告让他猛地抬起枪口。二十米外一株伞状巨蕨的孢子囊正在膨胀,泛着荧光的囊膜下隐约可见蛇形轮廓。
智能步枪的伺服电机发出细微蜂鸣。
“别开火!”雷普莉按住身旁士兵的肩甲,“是本地生物,不要打草惊蛇。”
仿佛为了验证她的判断,三条虹彩斑斓的管状生物从爆裂的孢子囊中弹射而出,它们用吸盘状口器吸附在树干上,腹部生物荧光有规律地明灭着。
“活见鬼的动物星球频道...”
重武器操作员嘟囔着松开扳机,将连发爆能枪的枪口重新降回戒备角度。
......
数分钟后,就在侦查兵们正用手中的战斗刀奋力劈砍着纠缠成网的藤蔓之时,雷普莉突然作出了“停止前进”的警戒手势。
约莫百米开外,悬停于树梢的蝮蛇-7旋转着它的机械复眼,向后方发出一个扫描讯号。
而当AR投影将探测机器人视觉同步至雷普莉视网膜时,看着“前方”一片空地上的几栋低矮连接成一体的方正建筑、以及其后高高的哨塔上晃动的人影,女战士的双眼微微眯起。
“全排立即向我靠拢,记录,标准时间发现敌方哨站,距离473米,待蝮蛇-7完成扫描后制定接触方案。”
四百余米开外的建筑金属外墙上,RDA的蓝色标志,正在阳光下栩栩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