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搭班子(2/2)
阳光从挡风玻璃照进来,落在周队花白的鬓角上,混着他哼起的小曲和车轮碾过路面的沙沙声,倒比出警时多了几分熨帖的暖意。
周队说的“老地方”,是街心口翔程国际大厦斜对过那家“早点大王”。铺子门脸不大,木招牌被油烟熏得发黑,可一到清晨,那扇挂着棉布门帘的玻璃门里,总能飘出勾得人挪不动腿的香气。
掀开门帘进去,最先撞进鼻子的是现磨豆浆的醇厚——大铁桶里滚着乳白的浆汁,老板娘舀起时,勺沿挂着细密的泡沫,凑近了闻,能尝到黄豆被磨碎后最本真的清甜,混着点柴火灶的烟火气,喝一口,滑溜溜从喉咙暖到胃里,连舌尖都带着点回甘。
红油热干面是这里的招牌。竹笸箩里晾好的碱水面筋道得很,捞进碗里,淋上一勺秘制芝麻酱,那酱稠得能拉出丝,混着酱油、香醋和现炸的红油一拌,面条瞬间裹上了油亮的琥珀色,芝麻的焦香混着辣油的辛香“腾”地冒起来,能飘出半条街去。筷子挑起一撮,面条根根分明,裹着酱的面须在嘴边晃悠,馋得人直咽口水。
面窝在油锅子里“滋滋”唱着歌。老板娘用特制的铁勺舀起米浆,中间按出个圆窝,下到滚烫的菜籽油里,不消片刻就鼓成金黄的圆饼,边缘炸得焦脆,咬一口“咔嚓”响,里头却软乎乎的,带着米香和葱花的鲜。
豆皮更是讲究。平底锅上摊着金黄的蛋皮,铺上糯米饭,撒上笋丁、肉丁、香菇丁,再盖上一层蛋皮,切块时铲子划过锅底,发出“沙沙”的声响。趁热咬下去,米饭黏着蛋香,馅料的咸鲜混着胡椒的微辣,在嘴里层层炸开。
卤味柜台更是让人挪不开眼。卤干子吸足了老汤,深褐色的表面泛着油光,用筷子一夹能弯出个弧度,咬开时里头的气孔里全是酱汁,咸中带甜;卤鸡蛋的壳轻轻一剥就掉,蛋白透着琥珀色,蛋黄被卤得半透,沙沙的口感里裹着醇厚的卤香;连卤香肠切片时都“滋滋”冒油,肥瘦相间的断面泛着光,配热干面刚好解腻。
刚出锅的豆腐花盛在粗瓷碗里,撒上虾皮、榨菜、香菜,淋一勺香油,滑嫩得像布丁,一勺子舀起来,颤巍巍的能透光;皮蛋瘦肉粥熬得稠稠的,米粒都化在了汤里,皮蛋的松花和瘦肉的鲜香融在一起,喝一口,熨帖得像是被人轻轻拍了拍后背。
还没等站稳,那股子混杂着面香、卤香、油香的热气就缠了满身,肚子早“咕噜”叫着闹起了饥荒。
说话的功夫,车子正好遇上一个绿灯,周队方向盘轻轻一打,5615警车就稳稳停在了早点铺门口。刚拉开车门,一股浓郁的卤香混着面香就“呼”地涌了过来,像只无形的手勾着人的鼻子。
路人的喉结下意识地滚了滚,口水在嘴里悄悄打了个转,肚子也“咕噜”叫了一声。他哪还等得及,三两步就蹿下了车,军靴踩在人行道的水泥地上,步子迈得又快又急,几乎是小跑着冲向铺子门口,连周队在身后喊他“慢点”都没顾上。
到了收银台前,他手撑着冰凉的台面,微微喘着气,鼻尖上沾了点细汗,眼睛却亮得很,直勾勾盯着菜单板,语气里满是按捺不住的馋意:“老板,先来两碗热干面,多放芝麻酱!再来四个面窝,俩卤鸡蛋——对了,周队爱喝的蛋酒,也来两碗!”
收银台后的大姐抬头见是他俩,脸上立刻堆起熟络的笑,手里的笔在点菜单上敲了敲,语气热乎得像刚出锅的面窝:“今儿还是老三样?”——她早就摸透了这俩人的口味,热干面多放麻酱,面窝要炸得焦边,蛋酒得窝两个溏心蛋。
“嗯,没错!”路人应着,手已经探进裤兜去摸钱包,指尖刚勾到钱夹的边缘,身后忽然伸过来一只手,捏着张50元纸币“啪”地拍在台面上。
周队两步走到他身边,胳膊肘往他肩上一搭,力道不轻不重地撞了撞,眼里带着点嗔怪的笑意:“小子,跟你开玩笑呢。”他冲收银员抬了抬下巴,示意她收钱,又转回头看着路人,声音放得温和些,带着点过来人的体恤,“跟我搭班吃顿早点,哪能让你掏钱?你们年轻人工资不高,省着点花。”
路人愣了一下,手还停在裤兜里,看着周队那张带笑的脸,心里头忽然暖烘烘的。他挠了挠头,想再说点什么,周队却已经转身找座位去了,只留下个摆摆手的背影,嘴里还嘟囔着:“赶紧找地儿坐,面要凉了。”
收银大姐麻利地找着零钱,笑着打趣:“你周队啊,就是嘴硬心软。”路人“嘿嘿”笑了两声,摸了摸鼻尖,快步跟上周队的脚步,心里那点不好意思,早被这份熨帖的关照烘得暖暖的。
路人本想伸手去拦周队递钱的胳膊,指尖都快碰到那只攥着纸币的手了,可脑子里一转,又猛地顿住——他太了解周队的性子,这老刑警看着随和,骨子里却执拗得很,尤其讲究个“老带新”的情分,真要是拦了,以他那股子讲义气的劲儿,保准得吹胡子瞪眼跟自己急。
于是他默默收回手,指尖在裤缝上蹭了蹭,抬眼看向周队时,眼里盛着满满的感激,嘴角也弯起个真诚的弧度,轻轻点了点头,算是把这份心意记在了心里。
找座位坐下时,塑料椅面带着点清晨的凉意,鼻尖却被芝麻酱的香气紧紧裹着——那香味里混着点热干面的碱水味,还有卤鸡蛋壳上残留的香料气息,暖烘烘地往肺里钻。路人刚要抬手擦额角的汗,心里忽然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涌上来的暖意顺着血管往四肢蔓延,连带着刚才被柳叶搅出来的烦躁,都化得无影无踪。
他看着周队正跟隔壁桌相熟的老街坊打招呼,手背在身后轻轻拍着节奏,那副从容不迫的样子,忽然就跟记忆里师傅的身影重叠了。以前跟着师傅出警,遇到难缠的醉汉,师傅总能三言两语把人劝得服服帖帖,手里的手铐晃悠着,却从不用真铐;碰上市民吵架,他往中间一站,不用大声说话,眼神扫过去,两边的火气就先消了一半。那时候的路人总觉得,天塌下来有师傅顶着,自己只要跟在后面记笔录、递手铐就行,不用费脑子想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连看人脸色的功夫都省了。
就像现在,周队刚才用一个假警情帮他解围,明明是举手之劳,却做得滴水不漏,既给了他台阶下,又没让他在同事面前难堪。刚才掏钱抢着买单时那股子爽利,还有此刻坐在对面,边剥卤鸡蛋边跟他说“出警别慌,先看清楚现场再动手”的语气,都跟师傅当年教他的一模一样——带着点过来人的严厉,却藏着实打实的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