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牟田:我有一计(1/2)
“法国已经崩溃了。苏联失去了列宁格勒,书记长斯大林还是改不了老毛病,把将军们一个个肃清。现在连意大利也向盟军举起白旗,投降了。”
“呃——”
时间回拨到意大利刚刚投降之后。
东条英机的话像一块沉重的石头,激起周围一阵沉闷的惊呼。
此时的西欧,轴心国的势力范围已经所剩无几,西班牙这个最后的堡垒也亮起了红灯,日本的处境愈发艰难,远非乐观可言。
“我们在南方的资源带仍然寸步难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模还算可观的xx战线,也因为那些家伙的人海战术而陷入了僵局,这就不必多说。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吗?哦,对了,前不久连马绍尔群岛也失守了!”
在太平洋的那一端,盟军的海军已经将目标锁定在了北马里亚纳群岛。而在菲律宾方向,加州共和国和德国联手发动了猛烈的攻势,民答那峨岛上正上演着一场激烈的战斗。
“先暂且放下菲律宾的问题不谈,如果北马里亚那群岛失守,那么下一个遭受攻击的目标必然就是冲绳岛。一旦冲绳岛被攻陷,那么信州也将濒临危险!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
随着一声怒吼,东条的拳头猛然落在桌面,血色上涌的东条盯着左侧一排坐着的海军将领们。
他怒目圆睁,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
“尤其是你们海军!”东条的声音愈发严厉,“你们为什么如此消极?盟军的战列舰和航母正在一步步地收紧对我们的包围圈,就像一条绞索一样紧紧勒住我们的咽喉,而德意志的潜艇更是在太平洋上四处出击,对我们进行偷袭,可你们却没有丝毫想要阻止他们的意思!”
“可是,东条首相……”一名海军将领试图解释。
“别再拿兵力不足当借口了!”东条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联合舰队还在那里,我们还有长门号和陆奥号战列舰。而且,我们最强的战列舰大和号与武藏号也终于建成了!”
然而,尽管拥有如此强大的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却仍然将它们视为镇库之宝,小心翼翼地安放在港口,对其爱护有加,甚至到了惜之如命的程度。
在过去,这种做法或许还能行得通,但如今战局已经越来越危急,如今已绝不可再如此保守。
“现在,正是海军所口诵的决战之时!”
“阁下所言极是。若不趁此一战,恐怕到战争结束也无缘再用。若海军不是要眼看着敌舰吞没信州,就应当把大和与武藏推上前线,歼敌于海!”
“抱歉,富永。若是我们理论上也想这么做。”
“那为何不做!”
东条身边素被视为‘三大马鹿’之一的富永恭次从座位上站起的质问未落,第四舰队司令井上成美就喊出了令在场诸人更加凄然的话。
井上面色惨白,近乎泣不成声地回答:“没有燃料。”
“......。”
‘没有燃料(油がないんだ)’。如此简短的四字,却比千言万语更能描摹眼下日本海军的窘境。
富永沉默地坐回椅子,东条也长吁一声,仿佛为自己先前的豪言壮语感到愧疚。
“可恶......”
日本联合舰队竟因燃料匮乏而无法灵活出动,连名将山本五十六与诸位海军将领都惊愕难言。新加坡占领失败与哈马黑拉海战的挫败,使得南方资源带的希望彻底破灭,燃油供应断裂成了最直接的致命伤。
“无论如何,我们的机会不多了。陆军也准备发动所谓的英帕尔作战(BattleofIphal/ウ号作戦),企图扭转战局,海军也请尽些力吧。”
“英帕尔作战?”
“东条首相,你这是认真的吗?”
一向寡言的山本五十六面露不可置信,东条沉默不语。
事实上,这场名为‘ウ号作战’的行动本身就问题重重,连昭和天皇都曾几次发问其可行性。
单看地理,通往英帕尔的道路就要穿越被称为绿色沙漠的丛林,往返补给十分困难。
而英帕尔所在的阿萨姆、曼尼普尔与那加兰是印度雨量最多的地区,其间还横亘着险峻的阿拉坎山脉,补给线一旦被切断便难以为继;
行前的后勤调查官无不摇头,指出汽车短缺、道路遇雨便废、钦德温江河无桥、山岭阻道等困难,计划几乎无法成立。
当然,即便如此,作战策划者牟田口廉也仍声称补给可“从敌处夺取”,若缺车便用马拖,言辞中自有一腔自信,但这不过是小儿也能看出的胡言。
最终,因牟田口坚决主张作战可为,再加上参谋本部杉山元与东南亚方面总司令寺内寿一的联手推动,最终迫使东条批准。
军中以学派、地域与血脉关系维系派系,牟田口与寺内在军校系统中的背景,以及寺内寿一作为寺内正毅之子的身份等,都是这项冒险得以通过的关键动力。
“况且,印度独立运动领袖苏巴斯·钱德拉·鲍斯(SubhasdraBose)也表示愿意协助。我们只要一到印度,他就会号召印度人起义,反抗英国。”
这番话听来令人振奋,但前提是他们能够抵达印度。
如今日本在缅甸的局势并不乐观,仰光沿海仍受英军海上保护,南部海岸未能完全控制。
起初支持日本的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AungSan)也因日军在占领区的种种暴行以及战势日趋向盟军倾斜,转而反对日本,甚至倒向盟军的可能性逐渐增大。
实际上,眼下的形势比史实更为严峻,众人普遍怀疑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东条首相,老实说,英帕尔作战成功的可能性渺茫。可如若成功,便可切断盟军对xx的援助线,甚至为占领印度打开门路,这对扭转战局确实有决定性意义。”
即便深知风险,东条还是点头通过了。
因为牟田口与寺内在军中的影响力,再加上杉山与其他高层的支持,这场似乎是以博取一线生机为代价的巨赌,最终被放行。
作战已定,反悔已无回旋余地。
......
“所有人注意!”
距意大利投降四日后的1936年9月19日。
为了衬托日本那种近乎绝望的急切情势,整齐列队的十八万大军(人数是原史中英帕尔之役动员数的两倍)在队伍里站得笔直,只有牟田口廉也那如雷贯耳的声音冲破寂静。
“终于到了把印度从那邪恶白人手里解放出来的日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