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如何拯救德意志 > 第424章 阴谋(二)

第424章 阴谋(二)(1/2)

目录

二人的谈话仍在继续。

“这样的人,要是当作对手,确实可怕。”

“嘿嘿,但若是站在公爵这边,就没有比他更可靠的盟友了。”

当然——

即便是自己人,汉斯也会把利益算得一丝不苟。

当初开罗会议之后,汉斯经过一番谨慎“考虑”,终于答应了与“托洛茨基”适当合作,共同对付日本与斯大林这两个敌人。

“我迟早有一天要去解放莫斯科......”

托洛茨基心念如火,双眼闪光。并且他的坚持也并非只有执念与野望。

在他看来,再强大的德国也难以用蛮力彻底征服苏联。

毕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不是靠武力摧毁俄罗斯帝国,而是扶持布尔什维克发动革命,才让巨兽倒下。

对付这样辽阔的国家,光凭铁与火,连普鲁士军人都要掂量。哪怕《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Friederagvo-Litowsk)》后俄国割地、远东大半落入“俄罗斯共和国”名下,但苏联依旧庞大无比。

他坚信,正如当初德国扶持列宁,如今能承担“历史车轮”角色的,只有自己。作为与列宁同等级的革命家,他相信只有自己能在最小反弹下结束战争。

“不过,盟国真的会放任苏联吗?光是列宁格勒,就有传言说要割给芬兰。”

“那是斯大林自作自受。可就算战败,俄国幅员辽阔,也没有任何列强能一口吞下。想当年列强瓜分xx,也不过将其变成半殖民地罢了,那幅疆域谁吃得下?”

托洛茨基语气坚定。

“况且,也不用焦急。这是我来xx后学到一件事”

“什么?”

“人不能急躁,要懂得忍耐与从容。”

“慢慢来,是吗?”

“没错,那正是过去的我所缺少的。”

托洛茨基望向远处巍峨的蜀地群山。那是汉高祖刘邦龙兴之地,也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燃尽生命的战场。

谁也不知道,他究竟会成为再一个从川蜀起举天下的开国者,还是如昭烈帝般燃尽一切,孤志难偿,倒下于旧时代灰烬之中。

......

“您好,曼施坦因总参谋长。我是《法兰克福报》的理查德·佐尔格。”

“幸会,理查德·佐尔格先生。听说您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当真吗?”

“没错。若是可能,我真想再为祖国战一次。但如您所见,上次大战我失了手指,腿也落了残,征兵官根本没把我看在眼里。”

几日后。

从法兰克福抵达柏林的理查德·佐尔格,带着一副精心打理过的笑容,面对着德意志帝国陆军参谋总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佐尔格这次以《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前来,自然是要采访这位对法国投降与列宁格勒陷落有巨大贡献的将星。

而以苏联间谍的身份来说,他的目的则是趁着这场私人采访,从这位德军实际上的最高大脑口中撬出些许军事情报。

这是足以让他身份暴露的危险举动,但能与参谋总长面对面谈话的机会实在凤毛麟角。

更何况,因为列宁格勒的失守,斯大林此时怒火如焚。这座城市自彼得大帝以来便是俄罗斯帝国的荣光所在,守不住它,是触及苏联政权神经的耻辱。

——佐尔格同志,你的功绩曾多次助力我们的联邦。但如今列宁格勒失守,形势对我们极为不利。为了祖国苏维埃联邦,你必须更加奋力,不得有丝毫松懈。

这是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委员长拉夫连季·贝利亚命令他务必带回能安抚斯大林东西的原因。

于是,佐尔格怀着决意,前往那处与帝国总理府相邻、在苏联眼中堪称“恶之总部”的德国陆军总参谋部。

“哈哈!征兵官们确实挑剔得很。那么,你是代表《法兰克福报》来做私人采访的?”

“是的。曼施坦因总长,您堪称掌控帝国,不,整个同盟国攻势战略的中枢。尤其这次震惊世界的八周法国战役与列宁格勒陷落,都是您的杰作。我认为这是让德国国民认识总长与德军功绩的良机。”

“哈哈!若没有我曼施坦因,联军机器确实运转不起来。”

然而雄心与决心归雄心与决心,佐尔格却发现幸运女神依旧站在自己这边。

外界说曼施坦因渴望功名倒也不假,但真正见到本尊,他竟远比想象中轻浮,仿佛沉醉在自己的战功里,满心得意。

而佐尔格的职业经验告诉他:这种人不仅漏洞百出,还常因傲慢绊倒自己。

“时间有限,那就开始吧。”

“遵命,总长。那么首先......”

佐尔格唇角微不可察地翘起,开始引导访谈。

他必须在这场充满自夸与无用细节的对话中,悄悄捕捉任何缝隙,榨取能带走的情报。

“所以说,若没有您,要在八周内攻陷巴黎是不可能的啰?”

“自然。要不是总理担心拉罗克会逃跑,下令先完成法兰西岛的包围圈,我们还能再提前两周!”

“明白。那接下来想请您谈谈列宁格勒的陷落......”

“列宁格勒!那可有说不完的话。”

“我也很感兴趣。虽尚未官方宣布,但传闻说,列宁格勒的陷落是因为前线指挥官安德烈·弗拉索夫中将投降了。是真的吗?”

“哈哈,这还不止呢。”

“?”

“只告诉你一人,弗拉索夫其实早已与我们合作。”

“什么?!”

佐尔格失声惊呼。此刻远在战俘营、正在接受审讯的弗拉索夫若听见,也会一脸茫然地反问一句“啊?我什么时候?”

但他的惊愕与辩解,此刻毫无意义。

“也就是说,他从一开始就是叛徒?”

关键在于让佐尔格,乃至贝利亚与斯大林相信,苏军内部另有叛徒潜伏。

“嗯。比你想得还多得很。苏军里对斯大林与他那套体制不满的人不在少数。弗拉索夫只是其中一个。斯大林把他放到列宁格勒前线时,我们总理高兴得都快跳舞了。”

汉斯确实高兴过。因为在原本历史上弗拉索夫最终叛逃,所以此刻得知他“提前反叛”自然欣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