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做老大25(2/2)
何举瀚手下最后得到两个答案。
从唐成在军队里的亲信口中得知,那间屋子里住的人是王宏;
从唐府下人的口中说出来的却是另一个名字——王襄政。
何举瀚看着手中的玉佩,心中已然有了定论。
那个人就是王襄政。
只可惜,尽管他已经下令全面搜查北安城,还是未能找到王襄政的踪迹。
以至于峰回路转,等长安让人将王襄政在她手上的事报给何举瀚的时候,他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后来,何举瀚用王襄政一人换取了王景舟的两座城池。
长安和周昭反而是北安城一役中最大的功臣。
——
周昭自从捉拿王襄政以后,整天都在不停地吹嘘自己的运气绝佳。
当然,他也会帮着长安吹嘘。
但在长安看来,真正运气好的人并不是她或者周昭,而是何举瀚。
至于她为何会如此猜测?
原来,在跟随何举瀚攻打京城的这一路上,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城池并不是通过真刀真枪的战斗夺取下来的。
有的城池遭遇天降冰雹,导致守军无法坚守;有的城池则是因为守城将领的亲眷被抓住,不得不开城投降;还有的城池,守军仰慕何举瀚的威名,直接打开城门迎接他们入城等等,不胜枚举。
正因为如此,何举瀚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率领军队抵达了京城之外。
可尽管王景舟本人不似英勇善战,沉迷于享受,但他毕竟是当年京城争夺赛的冠军,其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所以,对于何举瀚这一行人来说,想要攻下京城绝非易事。
就在这关键时刻,被何举滔吹捧得仿佛不知天高地厚的何宽,对何举瀚按兵不动的策略越发感到不满。
最终,他竟直接解除了何举瀚等人的兵权,决定由他这位赵王亲自为帅,率军攻打京城。
长安听到这个消息后,只觉得何宽这人真是想要尝尝颜面扫地的滋味。
王景舟若是从何宽比领兵打仗,那真是绰绰有余。
但比起何举瀚等人对此事有着满腔的担忧,长安却毫无压力地陪伴着沈瑜练习武艺。
毕竟,这天下无论是姓何还是姓王,肯定都不会姓她沈长安的沈。
且青阳寨出身的兵将都被要去抵御韩王,也与此事无关。
那她着什么急?
年仅五岁的沈瑜与体弱多病的沈父截然不同,根骨惊奇。
长安不求她天下无敌,总得能够自保。
这一日,长安正悠然地坐在树下,观看着沈瑜打拳。
周昭像一阵风一样从练武场外狂奔而来,气喘吁吁地喊道:“长安,我爹被孟津给打败啦!”
长安闻言将目光投向满头大汗的周昭,关切地问道:“周将军有没有受伤啊?”
要知道,周吉将军的战败对于赵王来说可是相当丢脸的事情。按常理来说,这个时候周昭应该去关心他的父亲才对,怎么会跑到她这里来呢?
周昭得意洋洋地解释道:“当然没有,我爹早就想和孟津打上一场,这次也算是了却了他的一大夙愿。”
长安心里暗自思忖,周吉输给对方,这哪里能算得上是了却夙愿?简直就是在他心头又添上一道心结!
这人可真是大孝子啊。
看完全没点敏感度的周昭,对他爹周吉的失败似乎毫不在意,这让长安不禁感到有些无奈。
“那你有没有去找过瀚夫人呢?”她忍不住开口问道。
长安觉得周昭但凡先去找过他那两位姐姐,恐怕就根本不会有机会跑到她府上来了。
周昭在说完那句话后,目光便一直落在正在打拳的沈瑜身上。
只见沈瑜拳法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每一招都刚劲有力,周昭正在不停地夸赞起来。
当他听到长安的问题时,回过神来后回答道:“没有啊,我先来跟你说一声,反正我姐夫也会把消息告诉我姐姐的。”
这一年与沈长安一同在军营,周昭觉得她是最能够理解他的人,这就叫倾盖如故吧。
所以他才会在一听到最新的战报,就迫不及待的来沈府。
长安自然是看懂了周昭的眼神,实在是这人太好懂了。
至于他这般,那全是何举瀚每每都将周昭分配到她手下,敷衍着,敷衍着,她就被周昭奉为知音。
好在周昭的儿女都不像他这般,而是与周吉的性情颇为相似,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长安看着眼前连这等事都不过心的周昭,提醒道:“周将军战败,我觉得你现在应该待在周府,而不是出来跑动,免得赵王迁怒。”
也就是练武场并无其余人在,长安才会把事情说着这么直接。
但周昭对于长安这般小心有些不解,反倒是让她宽心。
“胜败乃兵家常事,我爹又不是就打过这么一场败仗,再打回去不就好了。你也别担心,反正我都已经出来了。”
话一说完,周昭继续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正在练拳的沈瑜身上,指点起来她的动作来。
她觉得等周吉回来之后,周昭恐怕是难以逃脱一顿狠揍了。
小七看着沈府门前来的两个府兵,“长安,何举瀚的人已经到沈府了,应该是来带周昭走的。”
它之所以会这样推测,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如果何举瀚是为了其他事情让人来找长安,一般都是由管事或者亲卫前来。
“小瑜,今日就先练到这里。果子,你带她洗漱之后,再吃点心。”
长安怕等下周昭的行为和神态会让沈瑜学了去,直接支开了她。
毕竟,她现在的认知里面,从未存在过大人也会不靠谱的印象。
“那娘亲,我能多吃三块点心吗?”沈瑜拉着长安的袖子,撒娇问道。
“能,只是等下快到午饭时辰了,下午再说多吃三块可好?”
“娘亲真是最好了。”
周昭等沈瑜走后,上一刻还站在长安身旁感叹他家几个孩子从未与他撒娇过,下一刻就被那俩个上门是府兵给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