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做老大2(1/2)
他猛地将木匣合上,看都不再看一眼。
“七哥,这是生气了?”
长安她从魏启的背后绕过去,观察着他的脸色后,解释道:“银子都是从贪官搜刮来的。既然是取之于民,那也用之于民。青阳县建桥铺路,可都需要这些银子。”
以往为了给沈家商队造势,是由明面上的沈府来用这些银子做善事。
但而今沈家商队在青阳县的地位属于是第一梯队的尾巴,正好。
不宜太过高调。
多出来的这部分的银子就被她用来让魏启做政绩,毕竟,也不能光是靠沈父对魏启的恩情行事。
魏启听了长安的话,并没有消气。
他甩了一下衣袖,转过身去,背对着长安,似乎是不想再听她说下去。
长安知道此时魏启想要报答曾经沈父的扶养之恩,才会如此。
她正色道:“我自然知道七哥是拿我和爹当做亲人来看。再多等几年,我就带着他金盆洗手,投靠七哥来。”
“当真?”
魏启转身看向长安,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你自小就主意正的很,哪会是我能够左右的。”
“当真!”长安语气坚定地回答道,“我长安说话算话,绝对不会骗七哥你的。”
当然,可能比魏启想象的会晚上几年。
等天下大乱了,谁还会管她是不是土匪头子,也不会有人在意沈父是朝廷逃犯的身份。若是那时候魏启没被官场侵染,这门亲戚她自是会一直维系下去。
毕竟也是曾在沈家读书,常常给原主买糖葫芦的哥哥。
之后,长安在青阳县待了两日,将方向清所有的事情办理妥当后,就回到了青阳山上的寨子。
“乖女,可算是回来了。”
长安循声望去,只见沈父正站在不远处。
“爹,明日开始,你跟着马平一起练武。”
原本正要迎上前的沈父听到这话,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难以置信,直接就要转身离去。
他什么都没听到。
“爹——”
长安见状,连忙拉住沈父的袖子。
沈父这才回过神来,看着扯着他袖子的长安,一脸为难道:“没想到你爹我活了快四十年,还得练武。可是我素来体弱,这怕是……”
“爹,您别担心。李大夫说您的身子骨练武不成问题。”
她当然知道沈父并不是练武的那块材料,也没指望他能下山去劫道什么的。
只是未来谁也说不准,沈父自保的本事还是要有的。
说来,原主的体质也是随父,自小就体弱多病。
十三岁那年,沈父因为受到族兄京城沈御史的牵连,父女俩要被抄家流放。原主因为被上门的官兵惊吓到,最终一命呜呼。
她才会来到这个世界。
本来长安都做好在流放的半路上,直接带着沈父跑路的准备。
谁知道,流放队伍走到青阳山时,当时青阳寨的老大是马平的爹,因受过原主母亲的恩惠,将父女二人给抢了过来。
那时候的青阳寨就是个草台班子,是被朝廷的苛捐杂税逼上山,武器都是些锄头之类的。
住的是茅草屋,喝的是稀汤寡水。
马平的爹因着被其他山寨的人报复而死。
因沈父读书人的身份,被山寨里面的人推上了老大的位子。比起老大,沈父更像是村长。山寨偶尔能抢到东西,更多时候人们都是在山上耕种。
等长安身体养好后,实在是看不下去,才篡位为新老大。
到现在,整个青阳山只有青阳寨,再无别寨。
至于魏启,他是原主母亲的侄子,在魏家排第七。
因受到亲爹、后母虐待的,才会被接过来教养。哪怕是原主母亲病逝,沈父也未将他赶走,而是送到书院读书,供其考取功名。
官兵上门那日,魏启已经是举子,在另外一府城读书。等他知道这事后,长安和沈父都在流放路上了。后来魏启一路寻找,在听押送流放的官差说沈家父女俩都葬身在青阳山的野兽口中后,跑到半山腰祭奠,被小七给见到。
长安和沈父才现身,将他劝回书院。
次年,魏启高中进士,使了银子来到青阳县做县令。
——
原本长安正斜坐在椅子上,看沈家商队打探来的消息,了解下最近路过此地的大户人家都有哪些。
她是打算暂时收手一段时间,以免这些人因为害怕而不再选择这条路通行。
但也不能就这样闲着,寻摸出一个牵扯少、身家厚实且坏的人很是费功夫。方向清这一票,也是她筹谋半年之久才能不费一兵一刃彻底拿下。
打劫散户有什么意思,要做就做大的。
正当长安陷入沉思时,突然一阵急促的呼喊声传来:“老大,老大!”
马平的声音打断了长安的思绪,她猛地抬起头,目光落在了门口。
只见马平像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满脸兴奋地看着她,手里面似乎还捧着什么东西。
“怎么了,这么兴奋?”
“老大,西山最新打出来的刀。”
马平小心的将手里缠绕着几道布的刀露了出来,而后眼睛瓦亮地看着长安,仿佛这把刀是什么稀世珍宝一般。
长安见状,伸出手将刀接了过来。随意地比划了两下后,感受了一下刀的重量和手感,将刀又扔回给马平。
“给你了,让西山按照这个水平多打造些出来。”
这时代的技术,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
马平急忙伸手接住刀,满心欢喜地看着手中这把比衙役们携带的刀具还要好上一些的刀。
美滋滋地将刀别在腰上后,扯了扯衣衫。
有范。
“还有事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