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 第一百八十章 正统七年(4)

第一百八十章 正统七年(4)(1/2)

目录

“陛下这次是铁了心要将东吁所窃之地一举收复啊!”

征北城,大将军府。

烛火摇曳,映照案上舆图,一道带有感慨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此间许久平静,李鹰表情复杂的凝视舆图。

“的确。”

曹肇似是想到了什么,微蹙的眉头舒展开,声音低沉但有力,“陛下这手笔不可谓不大,没有任何征兆下,百余万就运抵北疆,还特命征北府亲力亲为,这冬赏下发,在北诸军各部谁不亢奋啊,谁不念陛下的恩赐啊。”

“太祖朝有数次攻打东吁叛逆,是有希望一举将其收复的,但都因……”

“咳咳!!”

李鹰的咳嗽声响起,打断了曹肇追忆之言。

“有些事,心里清楚就好。”

李鹰瞪了曹肇一眼,曹肇笑笑没再多说别的。

作为护国公曹隐嫡子,其是知晓不少不宜公开的秘闻,要说曹肇能力是有的,也很悍勇,颇得其父真传,但坏就坏在他那张嘴上,特别是在喝酒后就没有把门的,也是这样,没少叫曹隐犯难发愁。

也是这般,使曹肇在他这一辈的,职官是相对低一些的,曹隐薨后,曹肇承袭护国公爵位,在李鹰身边做副手,跟早先比起来,曹肇要改变不少。

而曹肇想说却被打断的,李鹰是一清二楚的。

大虞军队,在明面上是直属于中枢控辖的,是坚决尊奉天子意志,服从中枢调令的,但有句话怎样讲呢,有人的地方就存有江湖,没有任何奇怪的,大虞军中是存有一个个山头派系的。

除却以孤臣身份掌军的,还有一些是凝聚不少人的,这玩意儿是杜绝不了的,即便是在今下依旧存在,也是这般,必要的制衡是不可或缺的。

像羽林军、上林军这是绝对忠于天子的,故而在一些安排部署下,羽林军保持独立性在中枢,上林军继拆出部分留在北疆内外驻防,余下的除少数留在上林军,其他分流到南北两军治下。

经过这一系列举措下,不管是在北疆的戍边精锐,亦或是在中枢的南北两军,保持本有战力的基础下,皇权影响也无形中提升很多。

这样的事,哪怕有些人看出来,但却没有去阻挠什么,因为这一切都是以绝佳契机精准切入的,伴随着大批次赏赐晋升敕封进行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经历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性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方式。

太祖朝有次征讨东吁叛逆,阵仗很大,但也是这样,因为不可言明的缘由,出现了一些状况,最终导致征讨没有达到预期成效。

那次之后,时隔不到一年有一批人被抓被杀,定的罪是贪腐,中枢的,地方的,都有涉及,三族尽诛,知晓内幕的皆知是何缘由。

派系间的试探、博弈、争斗,对于上位者来讲是会在一定程度默许,毕竟巩固权力也同样离不开,但别太过分了,特别是红线,谁触碰谁死,如果有朝一日这被突破,则代表出了大问题,且是很难挽回的那种了。

可有些人不那样想。

权力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多占了,那我就少了,这损失的可不知表面那样简单的,这背后是牵扯众多的。

这也是为何一些上位者,极为看重规矩,礼法这些,因为这是大义,真要出手的地步,杀你杀的叫任何人都挑不出理,还会在心中产生畏惧与顾忌。

“新募那批新卒,今下操练的怎样了?”

沉吟片刻的李鹰,目光落在舆图上,对身旁的曹肇开口询问。

“还差点意思。”

曹肇轻呼一声,“毕竟时日太短了,要是能多个一月,看起来会像回事儿些,拉到战场上见见血,活下来的,就可在军中立足了。”

“抓紧点操练。”

李鹰皱眉道:“东吁前线的仗彻底打开,别处暂且不提,就说北虏这边,一旦得知消息了,必然会有所动的。”

“拓武、灭虏两处所辖兵额,还差有数万没有补齐,应对小范围的摩擦,低烈度的冲突,是比较从容的,可真要上升强度就不够看了。”

“北虏不会反应这般快吧?”

听到这话,曹肇却带有迟疑,看向李鹰说道:“毕竟在去岁,北虏内部纷扰可不少,那北虏皇帝慕容真可杀了不少人。”

“那要看我朝对东吁怎样打了。”

李鹰声音低沉道:“要是小打小闹,只是以练兵,出气为主,北虏或许不会做出格的事儿,毕竟他们自身也不好受。”

“但要是一举收复东吁所窃之地,这就不一样了,一旦我朝收复了失地,这沿海之地可有不少良港的,在海上与安东道等地联系密切,配合东线戍守精锐,你觉得北虏在东院大王府治下会怎样?”

“艹!忘了这次挂帅的是孙河了!”

曹肇一拍脑门,忍不住爆粗口:“这个主,是许久没亲上前线,统兵指挥了,但真要发起疯来,那是什么事儿都干出来的。”

“真像你说的那样,北虏在东院大王府一带,势必暴露在我军兵锋下,这就对北虏彻底不利了。”

“对孙河,北虏向来是警惕的,早些年北虏可没少在孙河手下吃亏。”李鹰点点头,表情正色道。

“更别提如今朝局不同了,还有,孙斌沉寂这些年,一场北伐之战彻底扬威,别人怎样想我不知道,但我却知孙河心中不是滋味,这不是嫉妒,而是内心的骄傲作祟。”

“呵呵…”

一听这话,曹肇笑了起来,“也是,孙斌先前是不争不抢的性格,这让太多人认为其不如孙河,可实际上呢,呵呵,那是人知进退,我父在世时曾说过,咱这一代勋贵子弟中,多数都不如人孙斌。”

“护国公他老人家看的准。”

李鹰有些感慨的叹道。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故而有些脾性也是正常,李鹰同样不例外,在其父还活着时,李鹰的脾性没太大变化,但要比曹肇要好些,但经历的多了,便知世事无常,尤其在最近这几年,李鹰变化不可谓不大。

没法子,勋国公一脉身家,全都压到他身上了。

过去怎样都行,毕竟有其父在上顶着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