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誓死完成任务!(1/2)
他们终于意识到,在四九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一些隐秘而强大的存在,是他们赵家,永远也无法触及的。
而白杨,正是其中最耀眼,也最危险的那一个。
……
赵家大院的风波,白杨自然是毫不知情。
此刻的他,正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所的工作中。
冬日清晨的四九城,寒风凛冽,但研究所的试验楼里却是一派火热的景象。
空气中弥漫着油墨、纸张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金属味,这是科研工作者们特有的“香水”。
走进实验室,白杨看到第四代战机的研发团队已经严阵以待。
这支队伍,汇聚了研究所乃至全国航空领域最顶尖的精干力量,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各自领域里的翘楚,目光中闪烁着对未知探索的渴望和对国家航空事业的赤诚。
“白所长!”
“白总工!”
众人纷纷起身,敬意溢于言表。
白杨摆了摆手,示意大家落座,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又充满期待的面孔。
他知道,这些人是他实现宏图伟业最坚实的基石。
“同志们,辛苦了。”白杨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今天,我们正式开始第四代战斗机项目的启动会议。我知道,大家对这个项目都充满了疑问,也充满了期待。”
他走到会议室中央的白板前,拿起一支记号笔。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第四代战斗机标准。”白杨环视一周,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甚至很多国家,还停留在第三代战机的研发和改进阶段。但我们不能等,也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跑。”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地落在众人身上:“我所设想的第四代战斗机,必须是划时代的。”
“它将是未来几十年内,我们空军的绝对主力,是保卫国家领空安全的坚固盾牌,也是震慑一切来犯之敌的锋利长矛。”
白杨在白板上写下了几个大字:“4S标准”。
“我将第四代战斗机的标准,概括为‘4S’。”白杨解释道,“第一个‘S’,是‘Stealth’,隐身性能。”
“这意味着我们的战机必须具备极低的雷达反射截面,能够在敌方雷达的眼皮底下,来去自如。”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隐身技术,对于1979年的国内航空界来说,几乎还是一个科幻概念。
虽然有所耳闻,但真正要去实践,却让很多人感到茫然。
白杨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道:“第二个‘S’,是‘Supercruise’,超音速巡航能力。”
“我们的战机必须能够在不加力的情况下,长时间保持超音速飞行。这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作战效能的几何级增长。”
“第三个‘S’,是‘Super-aeuverability’,超机动性。战机必须具备超越传统气动布局的飞行性能,能够在空战中占据绝对优势,实现‘想怎么飞,就能怎么飞’的境界。”
“最后一个‘S’,是‘SuperiorAvioics’,超视距打击与信息融合能力。”
“这包括先进的机载雷达、光电探测系统、数据链以及高度集成化的航电系统,让飞行员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战场态势,实现‘先敌发现,先敌攻击’。”
白杨放下记号笔,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专家。
他能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震惊、困惑,以及更深层次的兴奋和挑战欲。
这些标准,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颠覆性的,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白所长,您提出的这‘4S’标准,确实是前瞻性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声音有些颤抖,“但,这……这几乎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建造一座空中楼阁啊。”
“隐身材料、大推力发动机、飞控系统、先进航电……我们几乎在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鸿沟。”
他的话,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这不是悲观,而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白杨理解他们的顾虑,他微笑着点头:“老王说得没错,我们确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正因为是挑战,才需要我们去克服,去创造。我们不是要建造空中楼阁,我们是要从零开始,一块砖一块瓦地,把这座楼阁建造起来!”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我在这里向大家保证,国家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这个项目,研究所会集中一切资源,为项目保驾护航。”
“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拿出我们最大的智慧和勇气,去啃下这些硬骨头!”
“同志们,我白杨,愿意和大家一起,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这个项目!让我们的天空,不再有遗憾!”
白杨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一团火焰,瞬间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激情。
他们是科研工作者,是航空报国者,最不怕的就是挑战,最渴望的就是突破。
“誓死完成任务!”
“为祖国航空事业奋斗终生!”
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激昂的口号声。
白杨知道,他已经成功地将自己的愿景,注入到了这支团队的灵魂深处。
接下来,白杨开始详细分配工作流程。
他指着白板上早已绘制好的复杂结构图,将整个第四代战机项目,拆解成无数个细致入微的子系统。
“按照‘4S’标准,我们将项目划分为几个核心大组。”白杨指着白板上的分区,“隐身气动布局与结构设计组,由李工负责,你们将负责战机的外形设计、材料选择以及结构优化,确保隐身性能最大化,同时兼顾气动效率。”
李工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工程师,虽然资历尚浅,但在气动设计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创新精神。
他激动地点头,眼中充满了斗志。
“动力系统研发组,由张主任牵头。这是项目的核心,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之一。”
“你们的任务是设计和制造出能够满足超音速巡航和大推力需求的航空发动机。”
“这不仅仅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更是对全新技术的探索。”
张主任,是研究所内公认的“发动机疯子”,他一生都奉献给了航空发动机事业。
此刻,他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那颗跳动着钢铁心脏的巨兽。
“飞控与航电系统组,由陈教授主导。你们要设计一套高度集成化、智能化、抗干扰能力强的飞控系统和航电系统,实现人机协同的最大化,确保超机动性和超视距打击能力。”
陈教授是国内计算机和电子领域的权威,他的加入,无疑为项目的智能化注入了强心剂。
“材料与制造工艺组,由刘工负责。隐身材料、高温合金、复合材料……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攻克的难关。”
“你们要负责新材料的研发、测试以及相应的制造工艺,确保战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刘工是材料学专家,他的团队将是整个项目的基石。
白杨逐一任命,每一个被点到名字的专家,都起身立正,眼神坚定。
他们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也知道这会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我将担任整个项目的总设计师,负责整体大方向的把控和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白杨最后总结道,“林慧同志,作为我的助理,将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资料管理以及与各部门的沟通联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林慧站起身,利落地应了一声:“是,白所长!”
白杨在心中勾勒着项目的蓝图。
他知道,第四代战机的研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无数个子系统的协同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