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500章 什么学习?这是交流!

第500章 什么学习?这是交流!(1/2)

目录

良久的沉默。

实验室里,只有几台材料试验机还在轻微而规律的“咔哒”声,像是在为这个颠覆性的时刻,敲打着节拍。

三位院士的目光,从那份报告,到那块暗金色的金属,再到白杨那张年轻却无比沉静的脸上,来回移动,眼神里交织着震撼、狂喜、以及一种近乎于朝圣般的虔诚。

他们穷尽半生心血构筑起来的材料学大厦,在今天,被这个年轻人轻轻一推,轰然洞开了一扇前所未见的窗户。

窗外,是他们从未想象过的壮丽风景。

“我们……我们回办公室谈吧。”白杨的声音打破了凝固的空气。

他将那块“玄铁-III”样品小心翼翼地放回金属箱,然后合上了那份足以在世界材料学界掀起滔天巨浪的档案。

他的动作从容不迫,仿佛刚才只是展示了一件平平无奇的实验品。

可这份从容,在三位院士眼中,却更增添了几分深不可测的神秘感。

周长明部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他今天带来的目的,已经超额达成了。

他不仅为“万吨巨力”项目找到了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他让这三位国家的顶级专家,亲眼见证了白杨和他背后这座研究院的冰山一角。

这份震撼,远比他说一万句好话都管用。

一行人再次走在来时的那条白色走廊上,但心境已是天壤之别。

来的时候,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的忐忑与沉重;

回去的时候,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王德忠院士的目光不再是单纯的观察,而是带着一种全新的审视。

他看着走廊两侧那些紧闭的、只有编号的金属门,心中不禁猜测,这里面,究竟还藏着多少像“玄铁-III”这样,足以改写教科书的秘密?

孙建华院士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李振国说:“老李,我感觉我们今天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李振国苦笑着摇了摇头,扶了扶自己的眼镜,压低了声音:“刘姥姥起码还知道园子里的是亭台楼阁,我们……我们连看都看不懂啊!”

“‘多靶磁控溅射’,‘梯度热处理’……这些词儿我都在国外期刊上见过,可谁能想到,白杨所长已经把它们变成了现实,还玩得这么出神入化!”

他们的声音虽轻,但在安静的走廊里,还是清晰地传到了前面白杨的耳中。

白杨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回头。

回到所长办公室,那股熟悉的、混合着书卷气和淡淡茶香的味道,让三位院士紧绷的神经终于彻底放松下来。

刚才在实验室里的冲击太大了,他们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

“几位先坐,喝口水。”白杨招呼着,然后转身对跟进来的助理林慧说道:“小林,麻烦你准备三份甲级保密协议。”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把‘A-1125’号档案的技术简报复印三份。”

“注意,做最高等级的脱密处理,只保留材料的最终性能数据、金相结构图和微观复合设计原理部分。”

“所有关于制备工艺、设备参数、热处理曲线和合金具体配比的内容,全部隐去。”

“好的,所长。”林慧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转身便快步离去。

她那高效而专业的姿态,本身就是这个研究所风格的一个缩影。

周长明看着白杨条理清晰的安排,满意地点了点头。

技术上是天才,行事上同样滴水不漏,这样的人,才能让人真正放心。

很快,林慧就拿着一个文件夹回来了。

里面是三份打印好的保密协议和三份经过处理的技术简报。

而那份技术简报,虽然只有薄薄的三页纸,但上面的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片,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王老,李老,孙老,按照规定,凡是接触到我们院核心技术资料的外部专家,都需要签署这份协议。这是流程,还请三位理解。”白杨将文件和钢笔分别递到三人面前。

“理解,完全理解!”王德忠院士几乎是抢着接过了钢笔,郑重地说道,“应该的,必须的!别说是签协议,就是要我们立军令状都行!这么重要的东西,保密工作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他几乎是屏住呼吸,在签名栏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李振国和孙建华也紧随其后,神情肃穆地签了字。

忙完这一切,办公室里的气氛才真正松弛下来。

三位院士捧着那份脱密后的技术简报,如获至宝,翻来覆去地看着,嘴里不断发出赞叹。

“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

“有了这份材料,‘万吨巨力’项目最大的拦路虎就搬开了!我们不仅能完成,还能超额完成设计指标!”

“白杨所长,我……我们代表项目组全体同志,代表整个重工业战线,再次向你表示最诚挚的感谢!”王德忠院士站起身,对着白杨深深地鞠了一躬。

李振国和孙建华也立刻站起来,跟着鞠躬。

“三位老先生,快请起,这可使不得!”白杨连忙上前扶住他们,“你们是前辈,是国家的功臣,我只是做了我分内的工作。能为国之重器出一份力,是我的荣幸。”

他的态度谦逊依旧,真诚依旧。

周长明在一旁看着,笑呵呵地打圆场:“好了好了,都是为国家做事,就别这么客气了。老王,你们这下可以安心了吧?”

“安心了,彻底安心了!”王德忠重新坐下,脸上泛着激动的红光,他搓了搓手,似乎还有话想说,但又有些不好意思。

办公室里安静了片刻,只有茶杯里热气升腾的声音。

几番欲言又止后,王德忠院士终于像是下定了决心,他看着白杨,语气带着几分试探和恳切:“白杨所长……我……我这儿还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王老您请说,千万别客气。”白杨道。

“是这样,”王德忠的腰杆微微前倾,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等我们这个大压机的项目告一段落,顺利投产之后,我……我能不能厚着这张老脸,到您这个研究所来……学习几个月?”

他生怕白杨误会,急忙补充道:“我不添乱,绝对不给您添麻烦!我就在实验室里找个角落待着,您和您的团队搞研究,我就在旁边听听、看看,能学到一点皮毛就心满意足了!实在不行,我给研究员们打打下手,端茶倒水也行!”

这话一出,旁边的李振国和孙建华眼睛顿时亮了!

“对对对!”李振国立刻跟上,激动地一拍大腿,“所长,算我一个!王老这个提议太好了!我们搞了一辈子材料,今天才发现自己就是个门外汉,真是不来学习学习,这辈子都闭不上眼啊!”

孙建华更是直接:“白杨所长,您要是嫌我们年纪大,手脚慢,我们可以给您带学生!”

“我们那些博士、硕士,都是国内的好苗子,让他们来您这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比读十年书都管用!”

三位泰斗级的人物,此刻像三个急于求学的学生,眼巴巴地望着白杨,眼神里的热切几乎要溢出来。

这一下,反倒是把白杨给难住了。

他愣了一下,心里有些哭笑不得。

让院士来研究所学习?

这叫什么事儿啊!

研究院内部,确实有和兄弟单位、高等院校合作的课题项目,也有接收进修人员和访问学者的名额。

但是,那都是有明确流程和级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