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469章 全套最新电池技术资料

第469章 全套最新电池技术资料(2/2)

目录

但白杨死死地挺着。

他的意志,早就在前世今生的无数次磨砺中,变得坚如磐石。

他知道,这些痛苦,与这份技术所能带来的巨大价值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时间,在极致的痛苦中被无限拉长。

也许只过了几分钟,也许是几个小时。

当最后一缕关于“全固态锂电池”的超前概念涌入脑海后,那股狂暴的信息洪流终于缓缓退去。

“呼……呼……呼……”

白杨瘫软在地板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他浑身上下,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被汗水彻底湿透,衬衫紧紧地贴在身上,勾勒出他因为长期伏案而略显单薄但依然充满力量感的身体轮廓。

整整两个小时。

他躺在冰凉的地板上,足足缓了半个多钟头,那种灵魂都被抽空的感觉才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

他缓缓地闭上眼睛,那浩如烟海的技术资料,已经不再是杂乱无章的信息碎片,而是像一座井然有序的图书馆,静静地陈列在他的记忆宫殿里,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参数,都清晰无比,随时可以调取。

他扶着墙,晃晃悠悠地站起身,走到水池边,用冷水狠狠地泼了几把脸。

冰冷的刺激让他彻底清醒了过来。

他看着镜子里那个脸色苍白,但双眼却亮得吓人的自己,一抹抑制不住的笑容,终于从嘴角漾开,越扩越大。

他没有片刻停留,甚至顾不上换一身干爽的衣服,转身拉开房门,再次朝着办公室的方向大步走去。

回到熟悉的办公室,白杨反锁上门,从抽屉里拿出厚厚的一沓稿纸和一支崭新的英雄牌钢笔,拧开笔帽,深吸了一口气。

他没有立刻动笔。

而是先将那杯已经冷透的浓茶一饮而尽,任由那股苦涩的味道在口腔里蔓延,强迫自己那依旧有些亢奋的大脑冷静下来。

他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将脑子里的东西默写出来。

他要做的,是结合当前国内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对这套来自未来的技术进行“降维”和“翻译”。

直接把最顶尖的、需要全自动化生产线才能实现的技术方案拿出来,那不是解决问题,那是给所有人出难题。

以国内目前的精密加工能力、材料提纯水平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本不可能实现。

他要做的,是抽丝剥茧,从这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中,找出一条最适合当下、最容易实现、投资回报比最高的攀登路径。

“首先,是正极材料。”

白杨的笔尖,终于落在了雪白的稿纸上。

他的笔速极快,几乎没有丝毫停顿,一个个专业名词,一个个化学方程式,一行行工艺步骤,流畅地从笔下流淌而出。

“钴酸锂(LiCoO2),技术最成熟,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是当前阶段的最佳选择。国内钴矿储量虽然不多,但可以从非洲想办法。而且初期用量不大,完全可以支撑。”

“磷酸铁锂(LiFePO4),成本低,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是未来的大方向。但现阶段能量密度偏低,对工艺要求也更高,可以作为下一代的技术储备进行预研。”

“其次,负极材料。人造石墨,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国内石墨资源丰富,可以作为主攻方向。”

“隔膜,这是核心技术之一。干法工艺相对简单,可以先上。湿法工艺性能更好,但设备投资巨大,可以列为二期工程。”

“电解液,六氟磷酸锂……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合成难度大,提纯要求高,必须成立专门的攻关小组,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它搞出来!”

白杨的思路无比清晰。

他就像一个站在山顶的向导,俯瞰着整条登山的路径,哪里有捷径,哪里有悬崖,哪里可以搭建营地,哪里需要重点攻坚,全都了然于胸。

他写的不是一份简单的技术文档,而是一份详细到令人发指的“锂电池国产化”作战地图!

这项技术,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只是让电池变得更轻、更耐用了一些。

但在白杨心中,他清楚地知道,这玩意儿到底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困扰“蜂鸟”无人机的续航问题,将迎刃而解。

十五分钟的续航将成为历史,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的超长滞空,将让“蜂鸟”真正成为一柄悬在敌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它意味着,笨重的步兵电台将可以做得像砖头一样小,单兵的野外生存和作战能力将得到革命性的提升。

它意味着,未来将会出现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便携式医疗设备,都有了最核心的动力来源。

更深远一点,它意味着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乃至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基石!

这是下一个时代的能源革命的入场券!

谁掌握了它,谁就掌握了未来几十年的工业命脉之一!

前世,国家为了突破这项技术,花费了无数科研人员几十年的心血,投入了海量的资金,走了无数的弯路,才最终追赶上来。

而现在,这条通往山顶的康庄大道,就以最完整、最清晰的方式,铺展在了他的面前!

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因为他写的不是字,是未来!

是一个国家在下一个能源和信息时代,实现弯道超车,甚至领跑世界的巨大机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天色由明转暗,又渐渐被研究所里的灯光点亮。

桌上的稿纸越堆越高,旁边的废纸篓里也塞满了写错或者思路不畅时揉掉的纸团。

白杨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甚至忘记了疲惫。

他的大脑在高速运转,将那庞大的信息库与现实的工业条件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优化和重组。

当他写下最后一个字,为整个技术路线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时,才猛地惊觉,脖子和后背已经僵硬得如同石头一般。

他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脖颈,抬起头,看向窗外。

夜色已深,一轮明月高悬空中。

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时针已经指向了晚上十一点。

他竟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写了将近十个小时!

桌上的饭盒早就凉透了,但他却丝毫感觉不到饥饿,精神反而异常的亢奋。

他拿起那份刚刚完成的、还带着墨香的报告,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了一遍。

报告的标题,他只写了简单的几个字:《关于新型高能可充电电池组技术开发的可行性报告》。

报告内容却详尽无比,从技术原理,到实现路径,再到初期投入预估、应用前景分析,甚至连项目团队的人员构成建议,都一一列明。

他将这份报告,与那份“蜂鸟”无人机的结题报告并排放在一起。

一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边是完美无缺的“答案”。

白杨看着这两份文件,脸上露出了尽在掌握的笑容。

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

他拿起那份“蜂鸟”的报告,看着“续航十五分钟”那一行字,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十五分钟?

有了这个,我能让它飞上一个半小时!

我能让它飞越海峡,也能让它在高原雪山之巅盘旋!

他将两份报告小心翼翼地收好,放进带锁的抽屉里。

这件事太大了。

大到已经超出了他这个研究所所长的职权范围。

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项目,而是一个足以影响国家战略的庞大工程。

想要启动,必须得到最高层的支持。

他需要资源,需要政策,需要一个可以为他遮风挡雨的“绿灯”。

而能给予他这一切的,只有一个人。

白杨站起身,走到办公室角落,那里放着一部红色的保密电话。

他拿起听筒,手指在拨号盘上熟练而又坚定地拨出了一串烂熟于心的号码。

电话“嘟嘟”地响了几声,很快就被接通了。

听筒里传来一个沉稳而熟悉的声音。

“喂,哪位?”

白杨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周部长,我是白杨。有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立刻向您汇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