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奖励:银河一号!(2/2)
这个奖励,来得太及时了!
白杨的内心波澜壮阔,但他知道,现在不是失态的时候。
他深吸一口气,将那股巨大的惊喜死死地压在心底,对着眼前的众人,露出了一个鼓励的微笑。
“同志们,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我批准,计算机中心全体人员,放假一天!另外,这个月奖金,全员翻三倍!核心攻关团队,十倍!”
“哦!!!”
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白杨又和赵振华交代了一些后续工作的细节,婉拒了他们庆功宴的邀请,便在众人崇敬的目光中,转身离开了净化车间。
坐上来时的那辆黑色轿车,白杨靠在后座上,闭上了眼睛。
车窗外,景物飞速倒退。
……
回到自己在研究所的独立宿舍,白杨反锁上门,拉上了窗帘。
整个世界,再次被隔绝在外。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去冲个澡,而是直接走到了客厅的沙发前,整个人重重地陷了进去。
太累了。
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惫,更是精神上的。
先是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地“翻译”液态金属技术,紧接着又是“龙芯二号”成功带来的巨大冲击,最后,系统更是直接丢下了一个“超级计算机”的王炸。
这一连串的事件,信息量之大,足以让任何一个普通人的大脑宕机。
他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沙发上,放空思绪,足足过了十几分钟,那颗因为过度亢奋而狂跳的心脏,才渐渐平复下来。
“开始接收吧。”
他在心中默念了一句。
下一秒,那股被他暂时压制的庞大信息洪流,如同开闸的洪水,咆哮着,奔涌着,冲入了他的意识深处。
这一次的感觉,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猛烈!
如果说之前接收汽车图纸,像是在看一部高清电影;
接收液态金属技术,像是在读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
那么这一次,接收“银河一号”的资料,就像是把一整个国家图书馆,硬生生地塞进了他的脑子里!
海量!
无与伦比的海量信息!
首先涌入的,是硬件体系架构。
不是单一的芯片设计,而是一个庞大无比的计算集群设计!
《“银河”系列高性能计算专用处理器(HPC-CPU)设计图》
《“银河”系列高带宽内存(HBM)堆叠技术》
《高速光互联网络交换芯片及拓扑架构设计》
《分布式存储系统与并行文件系统设计方案》
……
每一个标题,都代表着一个尖端到令人窒息的技术领域。
白杨感觉自己的大脑仿佛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处理器,无数的逻辑门在疯狂开合,处理着这些超越时代的设计理念。
他看到了那款专门为超算设计的,拥有数百个精简核心的HPC-CPU,它的设计理念与追求高主频的“龙芯”系列完全不同,追求的是极致的并行处理能力。
他看到了如同搭积木一般,将一个个内存芯片垂直堆叠起来,从而获得恐怖内存带宽的HBM技术。
他看到了如同人体神经网络般复杂而高效的光互联网络,它能让数万个计算节点,像一个统一的整体那样协同工作,信息传输延迟低至纳秒级!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领先了,这是对现有计算机体系的降维打击!
紧随硬件之后的,是更加庞杂的软件体系。
《“银河”并行操作系统内核源码》
《“银河”高性能并行计算编译环境》
《大规模并行算法库(数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
《超算集群资源管理与调度系统》
……
如果说硬件是超级计算机的骨骼与肌肉,那么软件,就是它的灵魂与神经。
系统给出的,是一个完整、成熟、且经过了无数次优化迭代的软件生态!
白杨甚至在其中看到了许多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已经优化到极致的软件和算法模型。
比如,《全球高精度气象预报与气候变化模拟系统》,它能将全球天气预报的精确度,从“天”提升到“小时”,从“区域”提升到“街道”!
比如,《全尺寸飞行器气动仿真与电磁隐身特性分析软件》,它可以在计算机中,完美模拟出高超音速飞行器在万米高空的所有飞行姿态和受力情况,极大地缩短研发周期,节省海量的风洞试验经费!
再比如,《蛋白质折叠与药物靶点筛选高速计算平台》,它能将一种新药的研发周期,从十年缩短到一两年!
白杨的意识,沉浸在这片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贪婪地吸收着,理解着,震撼着。
他仿佛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俯瞰着整个科技文明的发展脉络。
他看到了算力是如何像催化剂一样,引爆一个又一个的科技奇点。
他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如何利用这台“超级大脑”,在经济、军事、民生的各个领域,建立起无可撼动的绝对优势。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当白杨再次睁开眼睛时,窗外已经是一片漆黑。
墙上的时钟,显示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小时。
那股庞大的信息洪流,终于被他完整地接收、并初步消化完毕。
他缓缓地从沙发上坐起身,感觉自己的大脑前所未有的充实,但也传来一阵阵的胀痛。
他走到书桌前,打开台灯,铺开了一叠崭新的A4纸。
和之前处理液态金属技术时一样,他需要做的第一步,依然是“翻译”和“降维”。
“银河一号”太超前了。
无论是它的专用CPU,还是光互联网络,都远远超出了目前华夏的工业制造能力。
直接把图纸丢给赵振华他们,他们也造不出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白杨的笔尖,在纸上轻轻落下。
他的眼神,变得无比专注和深邃。
他要做的,是为这个时代的华夏,量身定做一条通往“超级大脑”的,切实可行的攀登之路。
第一步,不是去造那个最顶级的HPC-CPU。
而是……
白杨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字:
《基于“龙芯二号”的万亿次计算机集群先行验证方案》。
是的,先用现有的,最成熟的“龙芯二号”作为计算节点!
虽然单颗芯片的并行能力不强,但可以用数量来弥补!
先搭建一个拥有数千个节点的“迷你版”超算,把并行操作系统、高速互联网络这些“软”的部分先做起来,把队伍锻炼出来!
这就像是,在造航母之前,先造一艘万吨大驱来练手。
第二步,他另起一行,写道:
《硅光技术预研项目》。
这是实现未来高速光互联的关键,必须提前布局。
将光路集成在硅基芯片上,用光代替电来传输信号,这是绕开“摩尔定律”物理极限的必由之路。
第三步……
第四步……
白杨的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他就像一个最顶级的棋手,脑海中已经推演了未来几十步的棋局。
他要做的,就是将每一步,都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份份详尽的文档,然后,交给他手下那群最值得信赖的将士们,去冲锋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