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592章 五进师难求

第592章 五进师难求(2/2)

目录

尤其是马上就要参加府试的贺邦泰等人。

他们一旦参加府试,很快就要面临一个大问题,也就是选择本经。

这里面就涉及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选经!”

很多人会说,这有什么问题?

直接跟着陈凡学习“诗经”不就行了?

话虽如此,但陈凡却不想这么干。

因为在他认为,每个人的喜好都是不同的,自己选择《诗》作为本经,除了有杨廷选等人的推荐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兴趣。

而他不想用自己的兴趣去强迫自己的弟子跟自己一样选择《诗》作为本经。

可他这么做,立刻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弘毅塾缺乏经师。

科举从乡试开始,都是按照五经分科取士,十三房考官也是按照五经分房读卷。

其中《诗经》房最多,一般四五房,《易经》房其次,三四房,再次是尚书,一两房。

最少得是《春秋》和《礼记》,几乎每一科都只有一房,且考试的人数很少。

竞争最激烈的《诗经》和《易经》两房,录取的名额便多,冷门的《春秋》、《礼记》考得人少,竞争自然也小,录取率高些,但录取的名额却少。

总之,科举选经门道深的很,选对一门本经,相当于科举的一次重生。

而且,治经比四书难多了。

把四书当成是经义的基础,那么,治经可就是深入研究了。

若非要将两者的难度做个类比的话,四书中最难的《中庸》在五经面前,都算是简单的了。

而且最最关键的是,治经,不是你能把经典读好就可以的。

治经要选名师,一个夫子,水平再高,名气不够,那也不能跟他学治经。

为什么?

因为五经版本太多,研究各个版本的派系特别复杂,即便是《诗经》这种通俗易懂的经,也有各种流派传诸于世。

那有人笑了:“嗨,你这搞笑呢吧?考试内容,还能没有标准答案?”

很可惜,没有,就算是朱圣人也没办法给庞大的五经系统注解,所以考生若是落在别的派官员手中,那基本就歇菜了。

故而,五经不仅选择要慎重,还要挑选名师,有名师在,天底下师兄弟就多,就算考官跟你不是一个派系的,也会考虑到你老师名气大,不敢轻易惹你。

所以很多人说寒门不科举,就是这个道理。

你就算有银子,但你没有关系,拜不了名师,那你乡试就别想了。

至于陈凡?

你跟一个四书题写成那种高度的人较什么劲儿?

而陈凡此刻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究竟从哪给孩子们找来这些师傅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