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第三场(2/2)
另请旨三项:
速拨太仓银三百万两赈济灾民
调扬州卫官兵三千人疏导流民
开常平仓调剂军粮,以防漕丁生变
此诚危急之秋,伏乞圣断。
这是一封地方大员呈递给皇帝的,典型的奏疏格式。
先是总述危机,然后分列数据,接着给出三级预案,最后预留问责空间。
可以说这本奏疏写得很有水平。
且文中用“暂损”替代“永弃”降低了方案的残酷,用“漕丁”替代“军队”降低了政治敏感度。
当时这奏本刚一至京,内阁和通政司便夸赞永昌伯奏本写得好,要传阅方面大员,让诸方学习。
当时这奏本送到扬州时,陆慕贞还真就在父亲的书房里看过邸报。
想到这,结合昨日跟陈凡商量的解题方案,陆慕贞心里顿时有了解题的方案。
只见她先抽出几张纸来,在纸上誊录出一行行字来。
第一张标题为《内阁密奏要则》
第二章标题为《弘文贴黄条例》
等她细细写了约莫一个时辰,方才抽出新纸来,在上面写道:
《诗》云:『王事多难,维其棘矣。』臣观淮扬水患,实如《禹贡》所载『厥土涂泥』,然今岁『黍稷重穋』皆没于潦。『自堂徂基』之议恐难行,『于三十里』或可济急。伏望圣裁。
就在陆慕贞专心致志书写之时,场中大多数人都已经完成了考试,纷纷交了卷子。
何彩娥看着手中的卷子一张张增多,终于,她抬头看向下方,只见伏案作答之人,只剩下陆慕贞和那安南逃难的公主陈妙秀还在作答。
不对,准确的说,现如今只剩下陆慕贞还在书写,而那陈妙秀似乎从开始便一字没写,现如今已经趴在案上哭了约莫一个时辰了。
“看来是不会了!”何彩娥叹了口气。
女官考试虽然相比男子的科举要容易很多。
但也绝非那些蛮夷之邦以为的,懂几个中原的汉字就能考过的。
尤其是其中还涉及了不少宫中、朝廷的规制,别说一个外邦之人了,就算是小民之家也没办法作答。
就在她默默想着事的时候,陈妙秀终于放弃了,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站起身,手里拿着空白的考纸走上了台阶。
何彩娥看了她一眼,然后用难得温柔的语气道:“我叫人先带公主出去洗把脸,然后你再回来吧。”
就在陈妙秀出去的时候,场中唯一还没有交卷的陆慕贞站了起来。
当何彩娥接过她手中的考纸时,首先就被这份考纸的厚度给惊到了。
她数了数,竟然足足有十几张。
再看第一张答案。
《诗》云:『王事多难,维其棘矣。』臣观淮扬水患,实如《禹贡》所载『厥土涂泥』,然今岁『黍稷重穋』皆没于潦。『自堂徂基』之议恐难行,『于三十里』或可济急。伏望圣裁。
这写得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