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隐忍(1/2)
第414章隐忍
合不勒是趁著宋金交战,无暇北顾,在蒙古草原上自立,拓土开疆,威势日盛,附近各族于是推举他为汗,他建立了蒙兀国。
但此时的蒙兀国可跟历史上的铁木真建立的大蒙古国不同。
蒙兀国本质上是草原部落联盟的松散联合体。合不勒的权力基础依赖于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认可,各部落仍保持较强的独立性,联盟的凝聚力更多依靠合不勒的个人威望,缺乏统一的行政、军事体系。
——此时的蒙兀国更像是金国建立之前的女真,合不勒则更像是完颜阿骨打之前的女真联盟长。
而铁木真建立的大蒙古国是高度集权的游牧帝国,通过「千户制」将草原各部落重新整合,打破了旧有部落界限,将权力集中于大汗手中,建立了严密的军事和行政管理制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一那时的大蒙古国更像是金国,铁木真则更像是完颜阿骨打。
还有,蒙兀国的疆域主要局限于蒙古高原中部的蒙古部核心区域,影响力仅覆盖周边少数部落,尚未对草原其他强部(如克烈部、乃蛮部、塔塔儿部等)形成绝对控制。
说得直白一点,蒙兀国是蒙古部落从分散走向联合的早期尝试,为后来蒙古民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但它并未彻底改变草原部落分裂的局面。
这就使得合不勒根本就做不了那些大的草原部落(像是克烈部、乃蛮部、塔塔儿部等)的主,有事只能跟他们商量著来。
这次,草原诸部之所以前来支援金国,主要是因为,谁都能看出来,赵俣消灭了金国之后,下一个要消灭的目标肯定是草原上的一众部落统一草原,他们与金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再一个,东北平原这里,近年来,发生了宋辽战争、辽金战争、宋金战争等大大小小无数场战争,这使得不少原本在东北平原上生活的小部落为了躲避战争灾祸,辗转进入了草原,这也就使得草原的压力变大。
加上今年草原上又多灾多难,以至于出现了饥荒。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颜阿骨打向合不勒和草原诸部求援。
他们才纷纷前来助战。
好吧。
实际上,他们就是来金国打秋风的。
也就是,「我们都来帮你们大金国打仗了,你们总得管饭吧?」
而金国虽然节节败退,但他们毕竟是得到了辽国积累了几百年的国力和国民。
关键,此时的黑龙江地区是女真人的发源地,这里是金国的政治、经济核心,以「插花式农耕+渔猎游牧并存」为特征,女真、汉、渤海等民族共同参与开发,铁制农具(型、锄镰等)广泛使用,农耕技术接近中原水平,城邑沿江河兴起,形成「以城为中心」的生产格局。
此时,黑龙江地区有四个核心农业区,它们分别是:
阿什河流域(今哈尔滨、阿城一带):以上京会宁府为中心,沿岸有十几座城址,间距十到十五华里,是金初政治核心与主要农耕区;
松花江沿岸:排列四十多个大小城邑,延伸至黑龙江口,江河阶地既便于灌溉又防涝,是农耕与城邑选址的优选区域;
拉林河、呼兰河流域:拉林河右岸有十七座古城,呼兰河沿岸有十二座,间距十到三十里,形成连片的插花式农田,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乌裕尔河流域:农耕区向北扩展至此,虽开垦分散,但已突破辽代农业垦殖的北界,成为金初黑龙江北部的重要农耕区域。
这四大粮食产区可以为金国提供大量的粮食。
关键,黑龙江还有广袤的耕地没有开发出来,如果将这些地区开发出来,养活几百万人口,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完颜阿骨打拼命也想保住这片区域的最主要原因。
盖因,只要保住黑龙江这片区域,完颜阿骨打便握住了金国存续的根基。
即便此时金国已经吐出了他们吞并辽国的大部分疆土,且节节败退,精锐损耗大半,但若他们能安稳地退回黑龙江这片龙兴之地,便能依托四大核心农业区的粮食储备稳住阵脚。
到那时,这些沿江河分布的城邑,既是防御据点,更是恢复生产的中心一散落的铁制农具仍能拾起,耕农与渔猎部族的人力尚可整合,「插花式农耕+渔猎游牧」的复合经济模式,足以让残破的部族在几年内重获生机。
他们休养生息的几十年里,黑龙江的潜力将持续释放。已开发的阿什河、松花江等流域可通过修缮水利、推广更成熟的农耕技术提升产量,而尚未开垦的广袤耕地,更能随著人口增长逐步拓展。女真部民与迁入的汉、契丹、潮海等族民众在共同劳作中进一步融合,既保留了草原民族的骁勇,又吸纳了中原的生产经验,军力与国力将在低调中缓慢复苏。
与此同时,南方的大宋,若陷入内部权力更迭或民生困顿,便会给金国以可乘之机。
待国力积蓄到一定程度,金国的铁蹄或许会再次南下。
彼时的他们,不再是初兴时的部族联盟,而是以黑龙江为稳固后方、兼具农耕生产力与游牧战斗力的强权。那些曾支撑他们建国的江河与城邑,将成为他们再次逐鹿中原的补给命脉,完颜阿骨打及其继承者或许能沿著完颜阿骨打开辟的道路,重新书写疆域版图,甚至完成更为宏大的大一统基业。
毕竟,只要黑龙江这片「龙兴之地」仍在他们手中,金国便永远拥有卷土重来的资本与底气。
扯得有点远了。
只说,合不勒带著草原上的一众部落前来助战,除了防止,大宋灭掉金国后,将矛头指向他们,还是来找金国混吃混喝的。
至于帮金国打仗?
打顺风战跟著金人一块捞好处,他们肯定没问题。这样,他们今年没准还能过上一个肥年。
可要是打硬仗,拼命,尤其是将家小、财产全都押上,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愿意。
—一此时的草原部落原本就过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对外冲突或部落间混战时,其家属(老人、妇女、儿童)会带著帐篷、牲畜随军队移动,形成「移动的部落营地」,这样,既方便照顾士兵生活,也能随时迁移以躲避风险,同时牲畜可作为「移动粮仓」,支撑军队补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