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411章 毒计

第411章 毒计(1/2)

目录

第411章毒计

张纯和李琳都认为不能纵虎归山,应该趁金人病要金人命,省得他们将来成为大宋的心腹大患,让赵俣眉头紧锁,垂首沉吟良久。

张纯有一句话特别打动赵俣,那就是「彼时,官家已然垂垂老矣,或已传位新君,新君可有陛下这等文韬武略,可能再败女真?」

赵误知道,张纯这话实际上说得已经很客气了,她真正想说的其实是,等自己死了,自己的那些子孙能打得过这些生长在东北的「野人」吗?

赵误是能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也多半能将自己的接班人也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皇帝。

可问题是,在那之后呢?

难保那时的金人遇到的不是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那他怎么可能打得过这些来自北方的虎狼之师?

说实话,与蒙古人相比,东北这里的金人、满清更具有威胁,因为他们很擅长学习。

史料记载,后金天聪五年,皇太极就已经命人仿制西洋红衣大炮,成功造出「天佑助威大将军」炮,随后开始组建专门的火器部队。

天聪七年,明朝登莱巡抚孔有德、耿仲明率部投降后金,带来了大量火器和技术人员,后金火器部队实力大幅提升,逐渐形成了以火炮为核心的火器部队,称为「乌真超哈」(满语「重军」之意),这是清军火器部队的正式编制。

也就是说,在清军入关之前,清军就已经装备上了以红衣大炮为主,还包括佛郎机炮、鸟统等火器。

这些火器主要用于攻城、野战中的火力压制,例如在松锦大战中,清军的火器部队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其击败了明朝军队。

而且,清军将火器与八旗骑兵、步兵进行了完美融合,形成「火器+骑兵」的作战模式,既保留了传统骑兵的机动性,又通过火器增强了攻坚和远距离打击能力。

虽然明朝火器发展更早、种类更全,但后金(清军)通过仿制、收编明朝降军等方式快速追赶,尤其是在重型火炮方面逐渐形成优势,为后来入关作战奠定了基础。

根据这个历史发展趋势,如果赵俣不能一举消灭金国,以完颜阿骨打的眼界和大局观,以女真人、满人强大的学习能力,说不准,都不用等几十年,甚至是几年之后,他们就会掌握火器。

真要是到了那时候,大宋再想灭掉金国,或者能不能灭掉金国,可就不好说了。

案上烛火摇曳,映得赵俣的面色阴晴不定。张纯所说的耶律阿保机没有消灭女真人导致辽朝覆辙,也如警钟在耳,字字千钧。

赵俣不想因自己一念之误,留下东北这个后患,最终致国破家亡。

当晚,张纯和李琳又一左一右没少给赵俣吹枕边风,让赵俣的心向著一举消灭金国方向倾斜。

翌日早朝,赵俣端坐在属于完颜阿骨打的龙椅上,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沉声道:「朕昨夜细想了一下,若此时与女真议和,恐怕祸患无穷——」

接下来,赵俣就将张纯和李琳的意思说给了一众大臣。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谁能猜不到,肯定是有人跟赵俣说了,现在大宋是不好受,可金国更不好受,大宋只要再坚持一下,把金国给灭了,就一切都好了,而不是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赵俣一说完,今天被赵俣叫来的大宋的一众年轻将领各个热血沸腾。

岳飞更是第一个站出来,一拜在地,声如洪钟地说:「陛下圣明,所言真乃洞见肺腑、切中时弊!女真一族,自崛起于白山黑水此等苦寒之地,坚韧狡诈贪婪,常怀狼子野心,待其恢复国力,必凯觎我大宋锦绣河山。

今幸赖陛下洪福与将士用命,我军于疆场之上新获大捷,女真望风披靡,溃不成军。此时三军将士,个个摩拳擦掌,人人奋勇争先,士气之盛,如日中天,正是破敌灭寇之绝佳时机。

若能乘此雷霆之势,挥师北进,掩杀残敌,直捣其黄龙巢穴,必能犁庭扫穴,永绝后患,使女真之患不复存在,奠我大宋万年基业。

倘若今日姑息养奸,纵虎归山,教女真残部得以喘息之机,重整旗鼓,他日待其恢复元气,必定卷土重来,再次挥师南下,侵扰我边境,更有甚者,践踏我中原。

届时兵祸再起,生灵涂炭,我大宋必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悔之晚矣!

臣身为大宋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岂能坐视彼辈做大,成为我大宋心腹大患?故冒死进言,恳请陛下当机立断,下旨即刻组织决战,不可拖延,教女真得了天时之利,宜授将帅以便宜行事之权,臣等誓必踏平金国,生擒贼首,以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以安天下百姓之心!

臣虽不才,愿为前驱,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刚刚到前线的刘锜,也出列道:「臣闻兵法有云:「兵贵神速,乘胜逐北。」今女真新败,元气大伤,其众溃散,其势孤危,此乃天亡之时也!若释此不击,纵其喘息,待其收合余烬,修甲砺兵,他日卷土重来,必为我大宋心腹之患。

昔者匈奴困汉,高祖不乘胜追击,终致白登之围;突厥扰唐,太宗不及时荡平,遂有渭水之盟。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今陛下圣明,洞察利,欲除后患,实乃社稷之福!

臣虽不才,新至前线,然观我军士气高昂,将士用命,若能乘此锐气,挥师北进,直捣黄龙,必能犁庭扫穴,永绝边患。若今日姑息,使女真复振,他日纵有良将,亦难挽狂澜。

恳请陛下当机立断,下旨决战,授将帅以全权,许臣等相机行事。臣愿与岳将军同心协力,身先士卒,虽肝脑涂地,亦所不辞!惟愿陛下圣裁,以安天下!」

同样作为陈遘、种师中部先锋官刚到战场的张俊,也出列请战道:「臣闻「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今女真虽败,其根未除,若容其退据巢穴,休养生息,异日必复为边尘之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