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571章 贾充再劝进

第571章 贾充再劝进(2/2)

目录

“曹氏失德,使天下有二分之乱。”

“又兼有刘渊谋逆之祸。”

“足见曹氏早已失天下人心。”

“是晋王先平刘渊于幽州。”

“又使司马攸归降于长安。”

“此二功皆居功至伟,如何不能行此事?”

司马炎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惊讶之色。

平刘渊不假,可司马攸投降又从何说起?

“晋王,那司马攸现在是不是被您所掌握?”

司马炎点了点头。

“既然被您所掌握,那不是他归降,又是什么?”

司马炎的脸上再次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贾公闾啊贾公闾,你要比我想象的不要脸的多!

面对司马炎投来的目光,贾充却毫不在意。

“臣所言所想,皆为晋王而已。”

“若不行此举,以曹氏之德失,天下早晚大乱。”

“届时司马氏三代人之谋划,恐成泡影!”

贾充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刘氏占据长安,重新举起汉旗,而且风头正盛。

此时若不赶紧采取行动,人心早晚必失。

那群人可比你司马氏会审时度势的多!

真到了那时候,就是想翻盘都没有没有资本!

听到这话,司马炎心中顿时一急。

贾充所言不假,世家最擅长审时度势。

原本这几件接连不断发生的事情,已经让司马氏的统治有所动摇。

是司马炎舍了大量好处,才重新喂饱了他们。

若是真的任由事情继续发展,刘氏入主中原,他们未必真的不能接受。

无非就是光武故事重现罢了。

“可长安如今在刘谌手中,一个区区司马攸如何能堵的上天下悠悠之口?”

司马炎不比贾充,脸面还是要考虑一些的。

贾充却说道:

“这正是臣要劝晋王赶紧行事的原因。”

“刘谌在雍州的所作所为,摆明了就是在坏士族根基,就连臣听了都心惊不已。”

“更遑论中原士族,甚至还有关中士族。”

“这个时候晋王要做的,就是在中原士族面前渲染刘谌的危害,同时向关中士族示好,表示咱们会既往不咎。”

“如此一来,中原士族和关中士族必然会倒向晋王。”

“何况改朝换代对他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谁会不同意呢?”

“至于长安如今落入刘谌之手,倒也不是什么为难事。”

“司马攸大可以是受大王感化,准备献了长安投降大王。”

“只不过他自己没有做好防备,在前来洛阳的时候,被刘谌偷袭,失了长安。”

“罪在司马攸,而不在晋王!”

“这一点,臣相信天下人是能看得明白的!”

话都到了这个份上,司马炎怎么可能听不明白。

长安归于刘谌这件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司马炎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机会夺回长安。

如果是别的情况,司马炎除了捏着鼻子自认倒霉外,毫无他法。

问题是刘谌所行之事,严重的损害了世家的利益。

这就给了司马炎可乘之机。

中原士族肯定不想家族数百年的积淀拱手送人。

关中士族也不想沦落到益州士族那般下场。

这么一来,自然就需要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刘谌。

只不过需要有人主动站出来领头。

须知道世家向来擅长隐于幕后,甚少站在台前。

即便将来失败,也可以断尾求生。

现在司马炎要做的就是主动站出来,把这个大梁挑起来。

只要挑起来,自然会有人为他效命!

至于失败,司马炎没想过,也不想想。

正如贾充所言,司马氏三代谋划。

若是再不能成,根本就不需要刘谌动手,那些曾经押注司马氏的人就能把他撕成碎片!

至于司马攸,不过是一块大家都需要的遮羞布而已。

怎么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来了!

但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改朝换代。

曹氏代刘,行禅让之事。

所以才会被蜀汉揪住这件事不放。

若是自己也行禅让之事,同样也会先天落于下风。

刘谌那本《贰臣传》,到现在都还在王府里锁着呢。

对此,贾充也早有预案。

“曹氏失德。”

“天下万民早厌之。”

“晋王蒙先帝之恩,尝劝于帝。”

“帝因此心中生恨。”

“暗中笼络刺客,欲刺杀晋王。”

“晋王闻之,心中悲痛不已却不愿使帝负杀忠骂名。”

“便辞晋王之位,归于乡野。”

“忠义之士得知此事,愤而起兵。”

“百姓闻之,无不景从。”

“趁其郊祭之时,诛杀昏君。”

“并请晋王执掌天下,勿复立曹氏!”

贾充缓缓说出自己早就做好的预案。

听到贾充的话,司马炎的脸上再次露出震惊之色。

禅位的原因千奇百怪,但禅位流程都大差不差。

可是从来没有说要杀了前朝皇帝的。

不仅不杀,还要极尽优待,以示新朝之德。

汉献帝刘协的封国山阳,到现在都还有全套的天子依仗呢。

怎么到了贾充这里就要杀曹奂?

“不杀曹奂,晋王所行之事与那曹操何异?”

“刘谌能以篡位之罪骂曹氏,未必不能以此罪骂司马氏。”

“只有和前朝完全切割,如汉代秦那般。”

“才不会在名份上落人口实。”

“没了这层羁绊,刘谌便不能以此攻击大王。”

“想要争天下,就只能和大王拼实力。”

“有中原士族和关中士族的鼎力支持,刘谌拿什么和晋王拼?”

司马炎心动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