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五虎上将的那些事儿(31)(2/2)
对于凉州的豪强而言,刘备并非什么靠谱的投靠对象,不过曹操更不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凉州豪强们就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他们既不愿意反对刘备的军队又不愿意拿出钱粮来支持,反正刘皇叔的仁德名义传遍天下,他难道还能把大家都砍了吗?
对此,刘备也快速拿出了应对方案——他让人把汉阳(天水)郡的几家豪强代表都请来告诉他们,将来自己打算重新打通西域丝绸之路,而这条商路一旦被打通,凉州的豪强们肯定是可以分一杯羹的。
(220年左右,魏国把汉阳郡改名为天水郡)
不过现在他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匡复汉室、讨伐曹贼,所以不能够分出兵力去对付西凉的流寇和那些不服王化的西羌。
但是他相信西域丝绸之路能够让凉州再次繁荣,所以打通丝绸之路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因此他有一个计划。
那就是派一支偏师向西北行进,打通河西四郡,虽然从大秦方向前来的商队时断时续,不过只要可以保证“敦煌——冀县”的道路畅通,那么西域的商品迟早可以卖过来,而大汉这边的商品也能重新卖去西域。
当然这支偏师的力量不会太强——汉中王不可能为了做生意就拖延自己讨伐曹贼的工作,所以如果豪强们希望早点打到敦煌,就得为汉中王提供帮助,否则汉中王的这支偏师最多只会打到金城,确认当地的势力向汉中王投降便停下来。
但是如果凉州的豪强们愿意勤于王事,那么这支偏师就会由马超的弟弟马岱带领,沿途的羌人摄于马超的威风,自然不会阻挠,想来打到敦煌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汉阳郡的豪强们顿时觉得这个计划很有吸引力——在凉州过了这么些年苦日子,他们不少人也听说过昔日大汉强盛的时候,从丝绸之路运来的商品给凉州带来了多少便利,就算凉州本身没有什么过硬的商品,接待南来北往的客商也能够给他们带来不少利益。
最后下定决心跟汉中王一起匡扶汉室的豪强们拿出了自家积攒的粮食,又派人往金城、武都等郡方向与其他豪强沟通,表示打开商路固然是一件好事,但相关的花费也不能全都由汉阳郡承担,大家要一起同舟共济,否则将来打通了商路,谁不出力就不带谁做生意。
......
这种做法的效果甚至比刘备最早预计的还要好一些,原本对匡扶汉室不太上心的凉州豪强们迅速达成共识,不但拿出粮食来犒军,还派出家仆来充当向导、辅兵的角色,而刘备也没有食言,果然派出马岱带出五千人向敦煌方向行军。
马岱本来对自己独立领军的事情不太有信心,反倒是刘备和马超对他的信心满满,又把最近被提拔的马忠派给他当副手。
马超还叮嘱马岱,沿途的羌人应该还记得自己的名字,若是这些羌人愿意臣服,那当然好,让他们自己带着兵和牛羊过来支援汉中王作战。若是他们不记得天将军的名号了,便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羌人欺软怕硬,若是给他们好颜色,他们反而觉得你软弱可欺,但是若是揍他们一顿,他们倒是认你当老大。
另外杨千万虽然入蜀,他的部族可能还在某地,可以去枹罕南边找个叫彻里吉的小子,问问他可以去哪里找可靠的部族跟着马岱西征。
马岱不明白为什么兄长这么有信心,不过他决定老实听话,再说兄长的威名在羌人当中如雷贯耳,或许会有不长眼的魏军郡兵抵挡大军,但是羌人部落肯定是不敢的。
等他打去敦煌,收了当地的降书就赶快回来,没准还能赶上兄长与曹贼作战,为马家两百口人命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