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后方战场(2/2)
趁着炮击的烟雾,独立四团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朝着东门冲了过去。他们一边冲锋,一边喊着口号:
“冲啊!消灭鬼子!”之前城墙上的小鬼子在炮击中受到了一定的伤亡,但他们仍然负隅顽抗,用机枪和步枪朝着冲上来的八路军战士们疯狂扫射。
独立四团和独立十一团的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利用地形地物,灵活地躲避着敌人的子弹,继续向前冲锋。
在冲锋过程中,一些战士不幸中弹倒下,但后面的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踏着战友的血迹,奋勇向前。
就在独立四团与敌人在东门激烈交火的时候,独立十一团也分别从南门和北门发起了佯攻。他们的目的是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应对东门的攻击。
南门和北门的战斗同样激烈。独立四团和独立十一团的战士们用手榴弹和机枪对城墙上的敌人进行攻击,敌人也拼命抵抗,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
在东门,独立四团的战士们终于接近了城门。他们用炸药包炸开了城门,然后冲进了城内。
城内的敌人见城门被攻破,便组织起反击,试图夺回城门。独立四团和独立十一团的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逐屋争夺,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陈振华在临时指挥部内密切关注着战场上的局势。他通过望远镜看到独立四团已经成功攻入城内,心中感到一丝欣慰。
但他也知道,战斗还没有结束,城内的敌人仍然负隅顽抗,必须尽快消灭他们,巩固战果。
于是,他下令侦查团和独立十一团停止佯攻,迅速加大力度进攻,进入到阳泉县城内后,向日军的指挥部靠拢,支援独立四团。同时,他还命令后续部队迅速跟进,扩大战果。
在陈振华的指挥下,侦查团和独立十一团迅速加大了攻击力度,他们与独立四团会合后,对指挥部内的敌人形成了合围之势。敌人在三个团的强大攻势下,渐渐抵挡不住,开始节节败退。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阳泉城内的敌人终于被全部消灭。陈振华带领着部队进入阳泉城,看着城内的残垣断壁和敌人的尸体,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同志们,我们成功拿下了阳泉!这是我们攻打太原的重要一步。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努力,与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合围太原,彻底消灭敌人!”陈振华大声说道。
战士们听了陈振华的话,欢呼雀跃。他们知道,阳泉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但他们有信心,在陈振华的带领下,一定能够攻克太原,为抗战胜利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时,阳泉城的上空,飘扬着八路军的旗帜。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市,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平静。而陈振华和他的部队,又将踏上新的征程,向着太原进发,去迎接那更为艰巨的战斗。
当陈振华率领独立四团、侦查团及独立十一团的将士们,在阳泉城下展开激烈攻坚时,平顺县、黎城县、武陟县、长治县、焦作等县城的八路军后方根据地,正进行着一场静默却意义深远的“战斗”。
忻州战役的硝烟尚未散尽,365师政委谭政委的办公室里已堆起半人高的战俘档案。
油灯昏黄的光线下,他指尖划过“晋绥军投诚人员一万六千人”的统计数字,眉头拧成了疙瘩。
通讯员第三次推门时,带进的夜风卷着寒意,也带来了更棘手的消息:“谭政委,平顺县临时营地已经满了,俘虏们挤在露天场院里,今晚预报有雨。”
谭政委猛地站起身,抓起桌上的钢笔在电报稿上疾书,字迹力透纸背:
“急电:战俘数量远超预期,政工干部缺口极大,请求紧急支援!”
这封标着“特急”的电报连夜送抵八路军总部,油灯下,几位首长围着地图低声商议,最终拍板的声音斩钉截铁:“从各师抽调骨干,立刻支援365师和129师!”
三天后,一列列军车冲破晨雾,载着数百名政工干部驶向晋东南。车厢里,刚从抗大毕业的青年学员小李正摩挲着背包里的《论持久战》,旁边的老红军王干事拍了拍他的肩膀:
“记住,改造战俘不是捆住他们的手,是解开他们的心。”这句话,成了所有奔赴营地的政工干部共同的注脚。
对那些被解救出的国军俘虏,及投诚的晋绥军士兵展开系统的军事训练与政治改造。这场“战斗”虽无硝烟,却关乎军心凝聚与力量整合,其艰巨程度丝毫不逊于前线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