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医渣(二)(1/2)
博源没说话,只是看着他被押进电梯。走廊里的年轻医生怯生生地走过来,递上一份新的检测报告:“博组长,这是我偷偷送第三方机构做的,林晓的病……可能跟一种特殊的抗生素有关,这种药是张院长力主采购的,据说副作用很大……”
博源接过报告,上面的药名让他瞳孔骤缩——这种抗生素去年在国外被曝出会导致儿童肾功能损伤,已经被禁用,但在国内,靠着某些医院领导的运作,依旧在大量使用。而负责药品准入的,正是张启明分管的部门。
场景洞察矩阵突然剧烈震动,新的任务提示弹出:【主线任务升级:深挖医疗系统内的“学渣-医渣”利益链条,揭露学历造假、职称乱象背后的权力寻租】。当前能量剩余点,显然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调查,但博源的心里却燃起了更旺的火。
他走到IcU病房外,林晓已经醒了,正拿着作文本在阳光下翻看。监护仪的绿线平稳起伏,像条重新获得力量的河流。博源想起张启明的话,想起那些隐藏在白大褂下的阴影——他们曾经也是学生,或许也被叫做“学渣”,但真正让他们堕落的,不是学业的失败,而是一路绿灯的特权,是对规则的漠视,是把他人的生命当成自己往上爬的垫脚石。
“博叔叔。”林晓隔着玻璃朝他挥手,脸上带着苍白的笑,“护士说,我的作文要登报了,题目叫《星光下的手术刀》。”
博源朝她点头微笑,心里却清楚,要让手术刀真正闪耀星光,要做的还有太多。他拿出手机,给总组长发了条消息:“需要调阅近二十年全省三甲医院副院长以上人员的学历档案和职称评定材料,可能会牵扯很广。”
很快收到回复:“放手去查,需要什么支持尽管开口。记住,手术刀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那些藏污纳垢的刀刃,彻底磨干净。”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博源的脸上,暖意中带着锋芒。他知道,张启明只是冰山一角,接下来的调查会更加艰难,甚至可能遇到比王建军更强大的阻力。但看着病房里那个捧着作文本的女孩,看着她笔下那些关于星光的句子,他就觉得手里的力量从未如此坚定。
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行政楼前,梧桐叶被秋风卷得满地都是。博源站在公示栏前,看着那张刚刚贴出的免职通知——张启明的名字被红笔圈掉,旁边标注着“因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审查调查”。通知下方,还贴着一张新的公告:中央巡视组已进驻本省卫生健康系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巡视,重点核查医疗系统职称评定、设备采购、药品准入等领域的违规问题。
“博组长,您来得正好。”巡视组联络员小陈快步走来,递给他一份加密文件,“这是刚汇总的线索,张启明案牵扯出的人员名单,已经核实了十七个,其中有三个是三甲医院的副院长,都是当年靠‘特殊政策’进的医学院。”
博源翻开文件,名单上的名字后面都附着简要说明:某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李伟,1998年通过“内部推荐”进入医学院,实际高考分数距录取线差120分;某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赵红梅,2005年晋升副主任医师时,两篇核心论文均涉嫌抄袭;还有最刺眼的一个——省卫健委副主任周志强,1995年卫校毕业,却在简历中伪造“协和医学院博士”学历,一路官至副厅级。
“这些人当年都是‘学渣’。”小陈低声说,“但靠着家里的关系或者送礼,硬是混进了医疗系统,现在反而成了掌握资源的‘大佬’。张启明交代,他们有个私下的微信群,就叫‘逆袭兄弟连’,专门互相帮忙掩盖学历问题,瓜分采购项目。”
博源的指尖划过“周志强”的名字,场景洞察矩阵突然弹出提示:【三类学渣:c.学业行(伪造),然而品行渣→衍生标签:系统内医渣头目。涉嫌在药品招标中收受回扣超2000万元,主导制定“特殊药品准入白名单”,为不合格药品开绿灯】。
读心术功能自动触发,捕捉到周围工作人员的窃窃私语:【……周主任这次怕是躲不过了……他侄子就是张涛的合伙人……】【……前年那批问题疫苗,就是通过他的白名单进的医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