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巍巍贺兰山,滔滔黄河水(7)(2/2)
“成吉思汗甚是喜爱,便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他,漠北诸部中,除了乞颜部,尤以蔑儿乞惕部最为骁勇,当时成吉思汗率领大军与该部作战时一时败绩,岌岌可危之时正是这薛阔阔一人手持大铁枪杀退追兵将其救了出来”
“后来成吉思汗重整旗鼓再讨该部时便让薛阔阔率领三千精骑担任先锋,这一次蔑儿乞惕人并没有与之作对,见到薛阔阔后便投降了”
“当时蔑儿乞惕人由于位于岭北与大漠之间,岭北诸部实际上以其马首是瞻,故而薛阔阔的大名也在岭北诸部广为传播,成为成吉思汗的侄女婿后更是愈发亲贵”
“蒙古人征服岭北诸部后成吉思汗便让薛阔阔统领三千蔑儿乞惕精骑驻扎在斡亦剌人的部落里,诸部摄于其威势,一直以来都是服服帖帖”
“这么说薛阔阔也在汪古地?”
“不错,名义上忽都忽是首领,但真实的发号施令者就是薛阔阔”
律效忠叹道:“这薛阔阔到底是什么来头,对了萧阿奴呢?”
半晌,一人挑帘进来了,正是萧阿奴。
律效忠赶紧问起薛阔阔的事。
萧阿奴是资深黑曜都出身,一听这名字顿时想到了什么。
“我知道了,以前,伏骞将军护卫律忠前往蒙古部时,曾遇到了此人,律忠老大人因为他来自拔野古部,语言与契丹语相近,便想拉拢他,赠给他一把价值百金的乌兹钢刀”
“当时成吉思汗如日中天,自然不可能跟着律忠回去,但无论如何双方也有一面之缘,对了,他自称并非来自拔野古部,而是巴尔虎部,按照陛下的说法,凡是自称来自巴尔虎部的多半都是藏于各部的契丹人”
“但他眼下已经是成吉思汗的侄女婿,还是一个林中万户长,想要拉拢他谈何容易?”
律效忠说道:“不试试又如何知晓,这样,阁下能否陪同萧阿奴去一趟汪古地,对了,那里可有具体的名称?”
“自然有的,实际上就是以前北魏的怀朔镇,有一座集镇,叫固阳镇”
就是后世阴山北面的固阳县。
“金人允许汪古人在这里游牧,为的就是抵御克烈人、蒙古人,便将怀朔镇城池恢复起来了,时下忽都合、薛阔阔三万大军就驻扎在那里”
律效忠笑道:“三万大军岂能长久驻扎在哪里?成吉思汗肯定有所许诺”
耶律楚材点点头,“大将军明见万里,确实如此,他许诺事成之后该部便可迁往以前塔塔尔人的牧场,塔塔尔人在连遭金人、蒙古人、克烈人的攻击后人丁十不存一,正是地广人稀的时候”
“他们南下时也是拖家带口赶着牛羊过来的,眼下漠北草原茂盛,牛羊也没有食水缺乏之虞”
“还有什么?”
“斡亦剌人吞并了秃马特部,杀死了以前秃马特部的大小酋长,忽都忽将一个骁勇善战的普通秃马特牧户,叫豁赤的,让其统领秃马特人”
秃马特,就是后世土默特。
笔者按:秃马特部的情形与真实历史有些不同,原本的历史上秃马特部在岭北诸部中反抗蒙古人最为激烈,他们就是林中的蔑儿乞惕人,十分悍勇,还曾杀死了前往征讨的怯薛军大将之一的博尔忽。
成吉思汗为防自己后方生事,便将所有的秃马特人从贝加尔湖地区迁到了阴山以南,这才有了土默特诸旗。
这个时空的蒙古人实力由于西辽国重新崛起便大不如前了,只能派遣使者羁縻,或者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比如拉拢斡亦剌人对付其余岭北诸部。
实际上,时下的岭北诸部都是大唐时代室韦诸部后裔,与蒙古人同出一源,但经过几百年后双方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成吉思汗一统漠北后才再次拉近。
律效忠点点头,说道:“阿奴,你认为如何?”
萧阿奴虽然只是一个随军的锦衣卫指挥使,但实际上已经相当于以前的都虞侯了,就是律庆的监军,就连律效忠这位律庆义子、大辽开国公也不敢随意怠慢。
萧阿奴点点头,“大将军,末将愿意前往”
于是,萧阿奴带着十几名锦衣卫、耶律楚材便从东胜州出发了,得知此事后王珣还派了一千辽东汉军骑护送前往。
萧阿奴等走后,莫贺彦齐说道:“大将军,速不台马上就要来了,如何行事还需尽快决断”
律效忠点点头,“就依耶律楚材之言,在南岸只布置少量兵马,藏于暗处,让速不台先过河,若是他犹豫不决,那就说明我们的行踪已经暴露,便让王珣前往南岸迎接,他总不能将他也杀了吧”
“若是他对王珣依旧笃信无疑,那么就说明我们的行踪并未暴露,我军全部藏于东胜州城后,等其全部进入北岸后便立即出击,此时对岸的伏兵便开始拆毁浮桥”
“不”
律效忠摇摇头。
“我军一旦围住速不台大军,他们再想过河去南岸就不行了,因为只能牵着马走过去,浮桥只有一丈宽,每次还只能走一匹马,此时对岸的人只要拆掉少数桥板,拿走少许船只就行了”
莫贺彦齐眼睛一亮,“大将军还是想此战过后深入到南岸作战?”
“那倒不一定,就要看萧阿奴此行的成果了,若是成功稳住了岭北诸部,又歼灭了速不台,加上木华黎、巴特尔两部,岭北诸部、集宁和柔远的汉军万户必然震动,届时便能联合他们一起南下”
“届时陛下的大计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