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章 超级战马,新的国号!(1/2)
又五日后,赵朔的车驾进入呼伦贝尔大草原。
其时正是冬季,但还是不断有牧民冒着严寒主动前来,参拜天可汗的车驾,向天可汗送上礼物。
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蒙古惯例了。
这个惯例不是起自成吉思汗,而是窝阔台。窝阔台自从继位后,为了收买人心,特意竖立慷慨仁慈的形象。只要他出行时遇到的,主动送上礼物之人,都会重重赏赐。
某日和林城有个穷人,没什么财产,就用羚羊角做了一个大杯子,等在窝阔台出行的必经之地。窝阔台收下了那个杯子,并且命人赏那穷人一百两银子。手下人想这不是傻逼吗?就再问了他一次,是不是真的赏一百两银子。
窝阔台,不要对穷人吝啬我的财富。我今天偏要跟你们做一下对,就赏他两百两银子吧!
还有人献给窝阔台几十个石榴,窝阔台命身边人把石榴分了,按照二两银子一个石榴的价格付了钱。
当然有人借此谋利。
有个商人献给了窝阔台一块七彩宝石。窝阔台大喜,慷慨地回赠了数倍于宝石价值的金银、丝绸和骆驼。
结果,第二年,这个商人又来了。他声泪俱下地向窝阔台哭诉,他在来的路上,整个商队遭遇了强盗,所有财物包括大汗上次赏赐的珍宝都被抢掠一空。
窝阔台下令,赐给他同样丰厚的财物,并派兵护送他回去。
然而不久后,就有随从向窝阔台揭发,那个商人其实是在谎,他的商队平安无事,他只是想骗取更多的赏赐。
窝阔台身边的人都义愤填膺,请求大汗追回赏赐,并严惩这个奸商。窝阔台却摇头:“我们难道要因为一个人的卑劣,而关闭慷慨的大门吗?我给予他赏赐,是基于我作为大汗的仁心,而非基于他的品行。”
当然,这也仅仅是作秀罢了。当听铁木格麾下有个部里,因为流传他要“括民女”的消息而纷纷嫁女时,窝阔台露出了本性,命手下们糟蹋了整个部的女人。
贵由的情形也是类似。
虽然他继位不久就开始西征,但少有的几次出行中,都重赏了献礼之人。很多人,贵由的慷慨要超过他的父亲。
但话回来,赵朔并没有想做这种秀。
统治者真正的施恩,是施给有需要的人。仅仅施给少数幸运儿,获得廉价的慷慨名声算怎么回事?
所以,自从登上天可汗之位后,对于商人献上的珍贵礼物一概不收。对于普通人献上的礼物,也只是给予等同市价的赏赐。
在寒冬腊月的草原上,这就很不划算了。
但是,前来给献礼之人还是络绎不绝,赵朔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后更甚。
有的人献上难得的骏马,有的人献上刚刚鞣制好的狐皮,有人献上精心打磨的匕首,有人献上寒冬腊月里非常难以酿造的马奶酒……这些东西有值钱的,有不值钱的,但都代表了他们的一片心意。
没办法,幸福是比较出来的。
草原厮杀了一年,厮杀兼大旱了一年,又单独大旱了一年。
草原上杀了个尸山血海,呼伦贝尔大草原风平浪静,安享太平。
草原大旱,呼伦贝尔大草原之前就打了很多水井,不用交税,还每个男丁每个月有一两银子的补贴,再加上历年的积储,生活基本没受影响。
一支支卖儿鬻女衣衫褴褛逃入呼伦贝尔的草原人队伍,和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生活水平没有提高,但幸福感却是大大上升的。
还有,赵朔都统治呼伦贝尔大草原四十多年了。
五十岁以下的草原人,自从记事起,就知道自己是赵朔的子民。随着他们的长大,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他们都感念赵朔的恩德。
如今赵朔为天可汗,统治蒙古五系,近乎半个世界,这些人真感到与有荣焉。
他们主动献上礼物,表达着对赵朔的爱戴和祝贺。
赵朔对这些礼物,都吩咐手下给予了按照市价的回赠。车队行的不快,直到十日后,才到了哈尔喀贵城。
坐镇哈尔喀贵城的镇海,率领工坊主管孙威,育马场主管张勇等数十位官员,以及上万百姓前来迎接。
赵朔在哈尔喀贵城休息了三日后,才招镇海等人来议事。
孙威首先报告了在工坊的最新进展,纯锌终于提取出来了。毕竟,北宋时期人们就用锌矿石和铜一起冶炼,制成颜色更好的铜钱了。有了锌,就能制造电压更高的原始电池。不过,现在有线电报的距离才十几米,还远达不到能够实用的程度。
关于这点,赵朔也没什么好办法。他知道的那些科学道理都教给郭珣了,只能吩咐工坊不要着急,继续改进。
蒸汽机的研发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还是傻大黑粗,只能用于煤矿内抽水。再加大压力,安全性就达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赵朔倒是知道解决办法,但这个时代没解决的条件。
孙威他们现在发明的,只能称为低压蒸汽机。
要想继续提高压力,为了安全就必须进行缓冲,上橡胶了。
但橡胶原产于美洲,似乎还是南美洲,赵朔的势力远没有涉足。就算找着了橡胶,强度也达不到要求。赵朔记得对橡胶的处理有个名词叫“硫化处理”,具体怎么做就不清楚了。
赵朔还是只能交代孙威继续努力。
“天可汗!”
忽然,孙威起身,跪了下来,道:“臣年纪大了,管理这么大的工坊,实感精力不济。郭珣比臣年轻得多,能力更是胜臣十倍。您如今为天可汗,臣有从龙之功,来日必将名垂青史。既然如此,臣为何还恋栈不去呢?请王上允准臣乞骸骨,由郭珣代替。”
赵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孙威你有几个孩子?”
孙威道:“劳烦天可汗挂念,臣有三子二女。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了,三个儿子也都娶妻生子。”
“你那三个儿子,都做何营生?”
“长子就在工坊,只是他才能有限,也就是管一个工坊的料子。次子科举得中,如今为桓州知府。臣那三子最不争气,年轻的时候想入八旗军,一直通不过考核。四年前都三十了,也就熄了那份心思。我给他娶了媳妇,买了些铺子收租,也算对他有个安排了。”
“原来如此。”
赵朔微微点头,道:“孙威你算我的老部下了,如今年纪大了,想颐养天年,这是人之常情,我也就不拦着了。但我们君臣一场,总要给你个交代。”
“这样吧,你以前不是挂个工部侍郎衔吗?当时我还没开始封爵,也只能这么封。现在就封你个公爵吧,在澳洲选一块周长八百里土地给你。你那老三,考八旗军没考上,也别在家里闲着了,去澳州开拓吧。这才是你给子孙留下的真正家业。”
“天可汗,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