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Z世代艺术家 > 第311章 上映前,先挖坑

第311章 上映前,先挖坑(1/2)

目录

“史上最年轻的戛纳最佳导演,方星河创造新奇迹!”

“奇迹之子方星河,横扫戛纳影帝和最佳导演!”

“大轰动!方编剧方导演方影帝三位一体,以青春爱情撼动世界!”

欧洲、北非、远东、中亚、北美、南非……全世界媒体都以差不多的标题,进行了第一波概述式报道。

划重点:没花钱。

戛纳的金棕榈得主都不值得这么多头条,普通人很难对当年的欧洲三大奖有具体记忆,因为报导强度确实不高。

但方星河值得,他拿不拿奖都是新闻。

当《少你》剧组坐上专机回国时,第二波细节披露也开始见报。

这时,各国的口径就比较混乱了。

国内是最全面的——所有细节,国人都感兴趣,都值得追踪。

“最佳导演加影帝影后,史无前例的尊荣,方星河人生中第一部三位一体的长片饱受认可大获成功,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新闻联播又双叒叕夸了方哥,突出都不用了,直接卓越,主打一个宠孩子。

相比之下,吉报更不客观,主打吹牛逼。

“我省文化领袖方星河,文可提笔惊神,武可下海擒龙,以18岁的年龄创造多项影史纪录,但这并不值得惊讶,而是应有之意,早在各方预料之中……”

隔壁那俩兄弟省都有点忍不住想问:各方是哪几方?你们预料到什么了?俺们咋不知道?

吉吉国王:你们别管,你们没有培养过这种天才,你们不懂。

云贵川一看拍马屁拍不过娘家,马上替方星河叫屈。

“如果不是本届戛纳评委会主席过于坚持技法和叙事的新意,方星河导演原本应该再斩金棕榈!”

“黑幕!《少你》不拿金棕榈是今年最大的黑幕!”

“《少你》是本届戛纳最好的故事片,剧情跌宕起伏,表演精湛细腻,结局令人荡气回肠,将其余参展影片衬托得如同丑小鸭,却因为歧视而未能拿到最应该到手的金棕榈,戛纳让人失望……”

真的,西南角的舆论,离谱得让方星河都感觉离谱。

他放下报纸,转头问王查理:“捐款到位了吗?”

“首批资金已经到了。”

王查理耸耸肩,意味深长的回道:“咱们在其余省份里实行的都是先搭骨架、一年一捐的模式,要根据当地的治理能力进行细微调整,否则现金流恐怕难以支撑。”

王查理如此回应,是因为之前的捐款到底还是出现了一点“小”问题。

东三省个别地方上出现了虚报瞒报挪用的情况,叫人发到了天涯上,造成了一些坏影响。

方星河非常注重舆论监督,第一时间发现了,但他并未找各省问责,而是任其发酵。

对于当下中国的风气,他心里当然有数,早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指望全部捐款一分不差的用在贫困学生身上,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大差不差就行,实在差太多才能开口。

当然,方星河也并不是什么都没做——向西南捐赠时,他直接更改了捐款模式,不再覆盖,只做补充,而且一年一捐。

消息公开之后,稍微有点敏感度的人都能意识到,方星河的调整是因为“汲取了经验教训”。

明明他什么都没说,一句埋怨也没有,但是家乡那边仍然被闹得灰头土脸,省里很快就专门派人下去审查,悄悄收拾了不少人。

但其实……没啥大用。

有些问题不是监察能够解决的,只能等待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以方星河提都懒得提,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别的都交给时间。

不过一年一捐的好处这就展现出来了——刚捐的时候人家热情,快到年底的时候人家更热情。

虽然那些边疆省份因为穷困而导致舆论影响力也极差,但是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

这会儿,那些资媒还在想方设法的贬低方星河,可中国的舆论环境早已不再由他们一手遮天了。

比如难度,仍然酸溜溜的写道:“《少你》拿不到金棕榈原本就在预料之中,过于商业化的结构距离艺术本质十分遥远,戛纳是艺术圣殿,能给一个最佳导演已经是吃尽了年龄红利,鼓励他以如此年龄拍出了一部中规中矩的青春片,巴拉巴拉……”

然后马上就被各大边疆省报群起而攻之。

几乎游离在体系之外的疆藏都蹦哒出来吆喝了两声,虽然这几个地方的报纸出了省就一点发行量都没有,但是心意拳拳,义气可嘉。

外人看不到,他们本省人民总看得到。

因此,你方哥在那些穷省的名声越发正面,甚至在舆论层面上引发了一种尖锐的撕裂和对立。

大体上是这样的——

那些没沾光的经济强省原本就是资媒报刊的主要受众地,越是经济发达,越爱看难度系和新浪网易。

而老少边穷地区,资媒的销量很低,年轻人也不怎么上网,信息渠道只有省台省报。

一边是找各种角度疯狂诋毁方星河,一边是只讲好话只报好事,同一时代的国人,对他的印象越发两极分化。

最终形成了以经济发展程度为分界线的对立。

这件事看似不重要,其实让方星河特别惊讶,且感兴趣。

讲句大实话,他不够了解当下的中国,因此一直都没有想好下一部影视剧要拍什么。

可现在,随着穷富对立在他个人身上的凸显,决策逻辑也开始隐隐浮现。

看来,是时候深入基层了……

……

飞机落地首都机场,《少你》剧组受到了热烈追捧。

方哥对于这种热情早都习惯了,面不改色,嫩仙也落落大方十分得体,唯独小蜜,兴奋得像个猴儿。

其实年轻阶段的小蜜一点都不讨人厌,活泼爽朗有梗,于是方星河就把她扔给了媒体,自己跑路了。

杨蜜:啊?这是我能扛住的事儿吗?!

问题不大,嫩仙承担得更多。

戛纳影后一拿,这姑娘声名鹊起,成为当前国内最神秘的“国际影星”。

媒体恨不得把她绑回电视台,按在那儿采访一宿。

但是……采访界泥石流刘一菲女士,根本不带怕的。

“这个问题导演不让说。”

“为什么不让说?”

“可能是怕开发布会的时候你们不来?”

“晕,不可能,我们肯定去的!”

“噢,那正好,你们到时候亲口问导演吧。”

“???”

等到嫩仙也扬长而去,媒体们面面相觑,大感邪门——跟方星河挂上钩的人,是不是都这么奇葩?

但是这也没有影响他们大书特书。

16岁的戛纳影后啊,还有谁?

拍张照片就能交差,编段故事就有人买账,写就得了。

……

《热烈庆贺我校导演系本科生方星河同学斩获戛纳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载誉归来!》

《热烈庆贺我校导演系本科生方星河同学的经典佳作《少年的你》横扫戛纳,为国争光!》

《热烈……》

方星河回了趟学校,然后看着满校园的各种横幅和竖幅,感觉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恐惧……

校方离谱,同学们更离谱。

回学校带不了保镖,于是他就让人给围了,然后文学系摄影系那帮家伙还挺有傲气的,不要签名,专门提各种问题。

还是表演系的女生好,表演系女生就只会甜甜的喊弟弟。

等到老谢带人把他救出来,他至少让妖精摸了七八下,便宜被占海了。

“铛!”

奖杯往办公桌上一搁,老谢眼睛都直了。

对于学校而言,在校生里的戛纳最佳导演可是独一份,老谢张口就要借奖杯,说是要复制一份摆在陈列室里。

“行。”

方哥很大方,随后就提出了要求。

“但是下回再开会,您得替我去,我懒得应付他们。”

方星河说的是电影局,那边已经通知他了,《少你》又要开会。

这次的规格不如《英雄》高,毕竟还没有上映,也不知道在海外能不能有成绩。

老谢很关心这件事:“你感觉《少你》的全球票房会怎么样?”

“不可能超过《英雄》,你们别瞎惦记。”

方星河一开口就戳破了校方的幻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