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归义非唐 > 第554章 大汉书本纪卷二

第554章 大汉书本纪卷二(2/2)

目录

十月,发火药三百万斤、帑钱二百万贯,修黔中官道。凿山架桥,自辰州至播州,开闢西南坦途。

十二月,户部奏天下户籍:户八百六十二万四千五十三,口四千二百五十七万二千六十五;田二百八十七万八千八百七十二顷,岁入粮三千七百四十七万六千五百石。另列布帛、金银、盐铁、军马之数,帝硃批曰:“仓廩虽实,犹须节俭。”

洪武九年二月,帝以河北辽东、河东三道十五万兵征契丹与奚。

三月,安南长山蛮作乱,兵马使葛从周以兵万人平之,破其寨六十八,杀蛮三万,群蛮皆溃。

五月,海军东巡遇大风浪,伤兵退福建,帝发海军千人,船二十艘继续东巡诸夷。

八月,郴、桂诸蛮作乱,刘英谚平之。

洪武十年二月,帝詔河北、河东、辽西三道出兵,合击奚契丹。都督斛斯光为行军大总管,率铁骑五万出古北口,遇契丹夷离堇敌輦於滦河。光以火绳枪阵破其骑射,斩敌輦於马下,追亡逐北三百里。俘胡虏二十万口,获牛羊百万计。契丹可汗遥輦钦德北遁室韦山,漠南遂空。

四月,置大寧道,辖辽水以南新土。设都督府於大定府,按察司於惠州,布政司於武平。迁胡虏於河北屯田,发关东罪民实边。帝亲制《安边策》:“胡汉杂处,教以耕读;三年免赋,永为汉民。”

是月,开科举於洛阳。试策论、算术、律法三科,取士百二十人。帝临轩策问:“何以安奚契丹之眾”状元王朴对曰:“施仁义、通婚姻、兴庠序。”帝擢为大寧布政参议。

七月,渤海郡王高駢奏:“南詔多象兵,请调火器。”帝命军器监拨震天雷五千、火绳枪八千助战。

九月,发四道兵十万、民夫四十万征南詔。输火药五十万斤,粮草二百万石。高駢出会川,李阳春出邕州,邓儼出播州,三路並进。

十月己酉,高駢破南詔山城十七座,焚象阵於洱海。庚戌,李阳春败獠子蛮三万於都金,获铜鼓百面。壬子,邓儼部將葛从周擒酋长杨庆於建水,凿石纪功。

腊月寅卯,南詔王酋龙遣使献降表、地图、象齿三十车。帝掷表於地曰:昔臥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今尔屡犯剑南,非真心归顺。敕诸將:尽收其地,设云南道。

洪武十一年二月,高駢、李阳春破弄栋城。南詔军以龙尾关死守。

五月,河北赵州牙兵王祐聚眾叛,杀刺史据城。都督斛斯光以云梯火攻破城,诛祐等三百人。帝詔:天下旧牙兵及子孙,皆录名册。有犯禁者,举族流大寧戍边。於是河北道徙八千余户。

八月,帝召太子烈曰:“朕开国十一载,京察屡行而吏治未清。今命尔领新科进士百人、太学生千员,巡京畿九府。须效光武云台勘簿,勿负朕望。”太子顿首受命。

九月,閬中郡公邓儼薨。帝輟朝三日,追封南海郡王,諡武勇,陪葬帝陵。其子邓隆袭定国公。

十月,酋龙焚阳苴咩城,挟民三十万西遁永昌。沿途焚仓廩、断桥樑,南詔故地烟焰蔽天。高駢急发军粮賑遗黎。

十一月,駢復阳苴咩城废墟。帝詔设云南道,治所昆州,置三司。发剑南粮二百万石,迁工匠三万往云南。敕曰:滇民疲敝,免赋三年。军士屯田者,给牛种农器。

洪武十三年十二月,晋昌郡王高进达、太原郡王王式同日薨。帝闻讯罢朝三日,素服御贞观殿,泣谓群臣:“进达从朕於陇,扫吐蕃、平河朔、定中原,今日殂落,如折股肱。”

壬寅,帝追封高进达为肃王,諡文正;追封王式为並王,諡文成。命有司以亲王礼治丧,敕工部造螭首碑,帝亲撰神道碑文。

以高进达陪葬帝陵西闕,赐东园秘器、黄肠题凑。发羽林军三千送葬,旌幡蔽日,自罗隱至帝陵百里縞素。

高进达子高述袭晋昌郡王,降等世袭;王式子王涉袭太原郡王。帝召二子諭曰:“尔等当守谦抑,毋坠门风。”

洪武十二年正月甲辰,东洋舰队率舟师返安南。献红薯、土豆、玉米、橡胶、番茄、南瓜等物三十余种。帝令刊《农政新书》,留岭南试种。舰队归者皆授田赏爵。

五月,云南都督高駢奏:滇南瘴癘,戍兵病歿者十之三四。请征黔中、岭南蛮兵五万,以其耐湿热。帝从之。

八月,太子烈奏京察结果:查勛臣李阳春等十八家隱田五万七千六百顷,赃物折九百二十万贯。有刺史私改鱼鳞册,县令纵奴夺民田。帝黯然曰:朕平天下易,治人心难。遂詔太子总领二十道京察。

十月,户部奏天下户籍:户九百二十万五千六十七,口四千六百四十二万七百五十九;垦田三百一十二万五千四百一十顷,岁入粮四千二百六十一万二千六百九十二石。帝硃批:虽增田亩而实征反减,盖因勛贵隱漏。著太子彻查,毋纵毋枉。

洪武十三年正月辛亥,帝大祀天地於南郊。服袞冕,执镇圭,奏《云门》之舞。燔柴告天曰:“臣继隆谨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明荐於皇皇帝天、皇皇后土。伏惟苍昊佑我烝民,五穀丰登,边陲寧謐。”

三月,岭南布政使赵朓献新作丰收录:红薯亩產八石余,土豆四石,玉米一石六斗,辣椒等佐膳之物不可胜计。

尤奏:诸物不择地力,磽薄新垦之田亦得三成收。帝大喜,敕曰:此天赐瑞穗,当广布天下。

四月,宴群臣於集仙殿。始用《九奏乐》,群臣舞蹈称万岁。

六月,黄河决於郑州。成国公赵英发河南、河北民夫十万堵决口,迁灾民三万於荆襄。帝减膳撤乐,拨內帑五十万贯賑济。

十月,高駢克永昌。奏言:高黎贡山以西瘴癘弥天,士卒病者日百数。乞暂休兵,俟冬瘴息再进。帝从之,赐医药万剂,敕曰:士卒性命,重於南疆寸土。

十一月,南詔王祐世隆薨於瘴疫。长子隆舜继位,遣使奉地图户籍,请称臣纳质。帝许之,收质子隆囉盛,置国宾馆。

十二月,詔告天下云南平。免剑南、山南西、岭南、云南四道赋税三年,赐西南戍卒双餉。敕建忠烈祠於昆明,祀征南阵亡將士。

洪武十四年正月,太子奏关西、关东京察官吏牵扯数万,贪墨金银及隱匿田亩不可计数。帝知道后,令有司依律將其流配戍边。

二月,帝出巡河西,令太子监国京察诸道。

三月,福建有司奏:福泉二州有疫,死者数千,皇太子遣人巡视灾疫,免二州赋税,令有司以医药賑灾。

丙辰日,帝至狄道,参拜凤凰山忠烈祠。

四月,有司奏京察江南,豪强多不法,皇太子令有司依法查办。

辛亥,帝至张掖,与交河郡王游甘州。

五月,江南豪强多反,许多州县都被豪强的家僕纵火而火光冲天。这些世家豪强家僕数百上千,聚眾围攻州府县衙,都察院监察御史卢质急调都督使司兵马镇压。

六月,监察御史卢质奏:都尉陆枕以苏州豪强作乱为由,聚兵攻苏州,欲要杀卢质。眾將不知,直到围住苏州才知道自己在谋反。左右別將趁夜擒陆枕,献俘苏州。太子得知后没有怪罪这些將士,而是发钱万贯来安抚他们,奖励他们拨乱反正的结果。

七月,帝与交河郡王相別,返洛阳。

九月,江南豪强多乱,太子调淮南诸道兵马进入江南平叛。

十月,帝至洛阳,太子率领百官出城迎接,帝开朝於乾元殿,太子奏:京察犯事罪官四千五百,佐吏白直三万三千,叛贼一百九十六家。帝令其依律惩处。

丙寅,帝以太子京察多牵连无辜,令其往熊耳山老君观禁足半月。

丁卯,帝释太子於老君观,令其居东上阁与內阁理政当差。

十一月,林邑寇安南,帝闻令岭南副都督李神福统兵二万討之。遂缘海而进,隨山刊道千余里。

洪武十五年春二月,安南都督李神福率师至浪泊。林邑王范陀罗以象阵迎战,神福以火枪惊象,象阵反奔,斩首三千级,降者万余人。

三月,神福以舟师溯香江,破其都城占婆。俘范陀罗,焚其王宫。重立马援铜柱,铸铭曰:铜柱折,交趾灭。林邑遗民望柱泣拜,不敢仰视。

四月,帝詔以安南、林邑地置安南道,设三司。擢李神福为安南都督。敕曰:林邑凶顽,今既平定,当施仁政,勿復苛敛。

五月,南海诸国闻林邑灭而震恐。婆利、盘盘、真腊、陁洹、訶陵、墮和罗、婆登、东女国等八国遣使奉贡,献明珠、犀角、吉贝布。帝宴之於集仙殿,赐《洪武歷》及农具。

七月,日本国使橘逸势献砂金百两、珍珠十斛。帝令將作监授“灰吹法”炼银术,赐《齐民要术》。橘逸势叩首曰:日本愿永为汉东藩屏。

八月,南詔王隆舜窃据驃国故地。帝遣御史中丞杜宣持节叱责:尔父新丧,尸骨未寒,輒敢拓土隆舜惶惧,献象齿百具谢罪。

十月,浙江布政使王泰奏:今岁赴日商船七十余艘,惟七艘返航。民传东洲有金山银海,多冒死往之。帝召日本世子定省詰问,定省战慄曰:臣国禁民私出,必是奸民诱拐。遂遣使回国彻查。

腊月,日使回报:东洲確有大汉商贾聚居,掘金伐木,建金山城。帝嘆曰:利令智昏,虽圣人难禁。令浙江刊布《渡海诫》,然求富者犹趋之若鶩。

洪武十六年二月,岭南布政使赵朓奏新作扩种事。帝敕曰:农事贵实,卿当以《种树书》录其利弊,颁行诸道。敢有虚报亩產者,削职为民。

丙申,发薯种百万斤於诸道。

三月,河东都督刘知俊奏:西黠戛斯为沙陀、党项所破,可汗李錚战歿,部眾南奔。

帝嘆曰:此胡虏自相残,然不可使扰北疆。令收黠戛斯降眾三万,安置河南垦荒,授田给种。另发內帑钱二十万贯、粮三十万石,筑边城十六座,自云中至单于台,列烽置炮。

五月,渤海大飢,人相食。王弟大某顎遣使求糴。帝曰:救灾邻邦,仁政之本。令海军运粮五十万石,以中原市价售之。渤海民感泣,刻“汉德如天”碑於忽汗海。

七月,海军都督耿瓛巡吕宋。土酋拉坎苏率万人攻营,瓛以火炮破其木寨,擒酋长。帝敕:诛首恶,赦从者,设市舶司通贸易。

九月,命耿瓛於吕宋马尼拉湾筑官厂,建粮仓、船坞、烽堠。令接应东洲商船。

十月,国师悟真奏吐蕃统一。帝諭:吐蕃地瘠,宜牧不宜农。许於松州、鄯州五市,以牛羊易粮帛。吐蕃始兴牧政。

十一月,福建商船自东洲返,载金银十万两。布政使王平奏请徵税二万两。帝批:海商冒险,税率宜恆,著为定例。

十二月,户部奏:天下户九百六十四万二千六百七十,口四千八百一十三万三千五百二十;田三百二十五万七千三百九十六顷,岁入粮四千七百五十万石。帝观籍嘆曰:人口田亩渐復汉唐盛况,然人均不足十亩,犹须垦殖。

目录
返回顶部